“国际早产联盟”在佛山举办 国内外专家探讨早产儿相关问题
我国早产占分娩总数5%~15%
佛山讯 4月20日,2018国际早产联盟年会暨早产学术会议在佛山召开。该会议首次在国内举办,为期三天。4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围绕与早产相关的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感染与炎症、生物标志物、遗传与基因、营养、微生物、环境、胎盘医学与早产等内容交流探讨,会议涵盖围产医学、新生儿、公共卫生、遗传学领域。
据介绍,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周。目前我国早产儿的定义仍按照指南相关内容采用妊娠满28周。数据显示,我国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研究发现,早产的预测对早产儿出生有着重要意义,如对有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在24周以后定期预测,有助于评估早产的风险,及时处理;对20周以后宫缩异常频繁的孕妇,通过预测可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宫缩抑制剂,避免过度用药等。
佛山市围产医学主任委员、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郭晓玲表示,目前,最常见的早产病因主要以治疗性早产(包括:双绒双羊、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凶险型前置胎盘、重度子痫、羊水过少等)、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自发性早产为主。“在早产的预防方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孕前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建立孕早期档案,识别高危人群,并定期进行宫缩的监测,对一些有先兆早产的孕妇进行及时干预,如补充孕酮、实施宫颈环扎术等,产科还不断改良手术方式,为预防早产儿出生作出努力。”
据了解,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是佛山市胎儿医学研究所及佛山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挂牌单位。年门诊量达10万余人次,年分娩量连续四年突破一万以上,居佛山市首位,2011年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开放式胎儿手术。
为有效降低早产发生及提高产科质量,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团队在预防早产及早产儿救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三年该院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产科与新生儿科建立了良好的科间协作,对极早早产进行产前会诊初步评估预后,搭建产儿科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平台,有效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科救治最小胎龄患儿为24周,最低出生体重儿580克。
(张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