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大附一院急诊科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细节中彰显天使本色
▲急诊科急救培训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药大附一院”)急诊科,是一个拥有院前急救(120急救分站)、院内急诊、急诊留观病房、急诊手术室、急诊监护室、输液中心等多功能区为一体的急救中心。现有医护人员41名,平均年龄33岁。
该科负责人表示,广药大附一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广铁时代,始终以促进职业青年发展和职业文明进步为核心开展工作,努力在服务、管理、人才、文化和效益等方面争创一流。通过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科室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14-2017年度广州120中心考核成绩均获 A级优秀;号手们参加各类比赛及考核均获得优异成绩。近日,该科获评2016-2017年度广东省卫生计生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
带队伍强管理团队协作有活力
“我们科一方面严格专业培养,引领岗位成才;另一方面应用管理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该科负责人说道。
该科严抓“三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对全体号手实行专科知识交叉强化培训。为了让低年资的号手尽快掌握急诊基本技术操作与仪器设备使用,该科制作示范教学小视频,有效提高了青年号手的抢救配合能力。此外,该科制定“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实施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组织青年号手积极参加各类“技能比武”、教学和学术活动。
数据显示,号手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青年号手,尤其是护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水平有明显提升。近两年来,号手参加各类活动近百场次,其中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系列教程《平车转运》拍摄,获得主办单位的高度肯定。
此外,该科实行“五化”管理,即管理工作制度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工作规范化、质量控制数据化、整体护理程序化。成立优效QC小组,开展PDCA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改进和技术革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在原来的5S基础上,在抢救室、设备房实施6S管理,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解决了抢救物品分区不明、索引不清等问题,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该科负责人表示。
重细节优服务救护生命显本色
“我们在救护生命时,分秒必争!”该科负责人说这句话时,声音格外有力。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该科建立了救治危重伤员急诊医疗系统(EMSS),即“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急诊监护”模式。危重症病人在急诊科可以得到连贯的整体治疗,特别在急性心脑血管病的急救方面,该科较早提出了“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十六字方针,对心脑血管梗塞、脑出血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有效处置,显著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在急病人所急方面,该科一是落实分级分诊,设立“青年文明号天使前哨站”和“红黄绿”分区诊疗体系,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并处理;二是实施抢救生命“绿色通道”,做到先检查、先抢救、先住院,后补办手续;三是信息化建设先行,输液室—注射呼叫系统上线,启用PDA,保证急诊优先,确保查对安全;四是抢救在前,没有节假日,24小时待命,做到4分钟内出诊,危重病人到位后,立即组织救治。
在想病人所想方面,该科积极开展“十个一”优质服务和多项便民惠民措施。例如设立24小时电话热线,设置“便民服务箱”和“爱心衣物箱”,开辟“母婴哺乳区”和“轮椅输液区”等。
此外,该科开展优化服务“小发明”竞赛活动。青年号手开动脑筋,设计了“扶手脚踏凳”“输液保护器”“利器盒漏斗”“吸氧面罩固定改良”等一批小发明,提高了病人诊疗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