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培训进地铁 把握“黄金四分钟”
日前,在广州公园前地铁站,一名“乘客”突发意外“晕倒”在地,失去意识。一旁的几位“乘客”见状立即展开救治。疏散围观人群,检查患者有无反应、评估呼吸脉搏、拨打120呼救、进行胸外按压……
这不是真实事件,而是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团委、临床技能中心联合共青团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把握黄金4分钟,提升全民援救力”急救技能培训活动上的一幕。
“通过这出情景剧,医务人员教地铁站里的来往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进行应急救护。”珠江医院团委负责人表示。
我国院前急救成功率不到1%
据统计,中国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4.4万人/年,居全球之首,其中87%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然而由于公众普遍不懂得急救知识和技能,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不到1%,在美国西雅图则是50%。
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田京介绍,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是指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后,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可能挽回生命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将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对于现场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生心脏骤停,4分钟内完成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60%,超过5分钟,将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被抢救的希望就很渺茫。而我国各大城市救护车到达时间最少要10分钟,第一时间进行施救就显得尤为重要。”田京表示。
据相关统计,我国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口比例不到1%,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30%~90%。“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心脏协会(AHA)全球急救证书是强制要求考取学习的。”田京呼吁,应加紧普及我国公众急救技能知识,提升全民援救力。
专家手把手教乘客学急救
活动现场,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培训老师们借助自编自导的情景剧,向参与活动的乘客们普及“白金一分钟,黄金四分钟”的急救理念,讲解如何快速识别急性心血管事件,示范正确的心肺复苏(CPR)流程,并指导大家学习成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时急救的“海姆立克法”。
除了讲解与演示,珠江医院还带来多套成人以及婴儿模具,带领参与活动的乘客们现场体验与操作。
“模拟情景剧挺有意思,寓教于乐。应急救护措施的讲解也很详细,很实用。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可能遇到紧急情况,像这样的急救技能,很有必要好好学习。”乘客王乐说。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