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三名工程”助深圳医疗“换道超车” 急救培训进地铁 把握“黄金四分钟” 做一名让患者满意的好医生 哄小孩的“打针佬” 持之以恒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 启用自助发证机 30秒领健康证 社区居民掀起健康“头脑风暴” 清明时节用“健康”迎接“返乡大潮” 产后随访惠及137户新生儿家庭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三名工程”助深圳医疗“换道超车”

陈永祥

▲赫捷院士(左四)带领“三名工程”创新团队在深圳市肿瘤医院为患者做手术

去年是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下简称“三名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该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换道超车”的高地崛起通道,为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变化。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引进三批高层次医学团队171个,其中国内团队144个,主要来自北上广;国外团队25个。已积聚684名高层次人才来深或为深工作,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两院院士42人、国外院士9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02人、海外A类高层次人才16人。

此外,2017年,171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先后派出专家到深开展指导6337人次,开展高难度手术2465例,开展疑难病查房及讨论37076次,参与会诊及远程会诊7413次,组织培训及讲座5052次,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369人、硕士研究生1012人。

不仅把老师请进来,还把学员送出去。深圳市卫生计生委自2015年启动实施卫生人才出国(境)研修计划,三年共选派319名医护骨干赴国际排名靠前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口专业研修。

“三名工程”的做法也得到国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极大关注,并在一些城市得到“复制”推广。如苏州市卫生计生委启动“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计划,2017年引进27个团队。珠海市卫生计生局也启动高层次卫生团队(含柔性人才)引进计划,2017年已经引进13个团队。

名院来了,新医院发展上“高速”

前不久,在赫捷院士指导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完成华南地区的第一例肺周围小结节定位技术,成功利用目前世界先进的虚拟导航系统lung pro进行赫氏马克定位后,精准发现肺内病灶,快速完成该例单孔肺段切除手术。这标志着深圳市肺癌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肿瘤治疗过去一直是深圳的短板,通过“三名工程”,深圳引入国内肿瘤治疗顶尖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水平地建设自己的肿瘤医院。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院两区”战略的布局下,深圳和北京的院区共享医疗、人才资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成立仅仅一年的时间,大量高难度手术迅速开展。

除了新建医院,该市先后引进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一批名院名校来深办医办学。

名医来了,看大专家不用跑外地

过去的一年,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里经常会看见一些老外医生在查房、看病。他们都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团队的专家。

在血液肿瘤科,一个5岁大的患儿,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约达20万每微升,是正常患儿的近20倍,经过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引入多伦多病童医院的高白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经过积极规范的诊治,患儿由危转安。

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在国际“大伽”的帮助下,两年多来,医、教、研水平全面提升。在2017年中国血液病治疗领域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49位,全国儿童医院第4位,再次诠释了“深圳速度”。

看大病不难了,高难度手术能做了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入国内器官移植顶尖的团队——浙大一院郑树森院士团队和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在器官移植上“后发力”,从去年5月取得省卫生计生委颁发的肝、肾移植“牌照”至今,已成功开展18例肝肾移植和23例器官捐献获取手术。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6例国际先进的、治疗晚期心衰患者的“室壁瘤降落伞成形术”,在华西医院刘斌教授的指导下成功救治华南首例恶性高热患者;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创造国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目前最短的(D-to-B)时间71分钟(国际标准90分钟),并创造3例广东省内(D-to-B)最短纪录16分钟……借力“三名工程”,深圳各医院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填补空白,手术越做越难,越做越精,看大病的水平不断提升。

科研水平提升了,去年成果收获颇丰

近日,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郑跃杰、医生鲍燕敏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72)的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栏目中发表题为“Drug-

Resistant Miliary Tuberculosis in a Child”的临床病例影像报道,为世界各国儿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儿童耐药性肺结核的诊治经验。

过去的一年,深圳市医务人员的科研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深圳市医疗系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332篇,SCI/EI收录期刊论文678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7篇。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91项,其中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课题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4项。获政府科学技术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防治研究团队与美国国际防癌组织专家合作开展了宫颈癌复查研究,形成“基于自取样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式”,该模式在克里夫兰公布的“2017年十大医学创新”中位列第九。

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戴勇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卫生计生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