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华领衔的中日韩研究团队实现晚期肠癌化疗新突破
“中国方案”有望改写国际指南
广州讯 近日,全球顶级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研究结果。该研究是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教授徐瑞华领衔的中日韩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针对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大型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AXEPT研究,旨在探讨改良的双药联合方案(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简称XELIRI)的疗效及耐受性。据介绍,该研究首次证实改良的XELIRI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接受改良治疗方案的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17个月。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目前有一套国际指南推荐的基于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简称FOLFIRI)。然而,该国际标准方案需进行每两周一次、长达46小时的输液,治疗前患者需接受中心静脉插管的手术,应用极为不便,且还要忍受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之苦。
因此,徐瑞华和部分亚洲学者将目光放在了欧美学者未能解决的临床难题——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的XELIRI方案上。与FOLFIRI方案相比,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的XELIRI方案只需每三周进行一次2~3小时的输液,且治疗前无需进行插管手术,应用更为方便。不过,在既往欧美的临床研究中,XELIRI方案在欧美人群中的副作用非常大,大量患者因无法耐受该方案而提前终止治疗,疗效也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如何改进该方案,成为摆在徐瑞华团队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
基于前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徐瑞华设想适当降低剂量的XELIRI方案能同时带来化疗副作用的减低以及疗效的增益。基于此,徐瑞华与韩国峨山医院教授金泰万、日本爱知县肿瘤医院教授室圭共同带领,由中日韩98家医院组成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团队开展了改良的XELIRI方案的大型III期AXEPT研究。
据介绍,从2013年12月起,AXEPT研究耗时3年多,共入组650名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近三分之一中国受试者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入组。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改良的XELIRI方案的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17个月,不劣于甚至超过了接受FOLFIRI方案的患者的15个月的平均生存期。同时,与FOLFIRI方案相比,改良的XELIRI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72%降低至54%,其中血液学毒性(如白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率更是降低一半以上,且返院用药时间从每2周一次延长至每3周一次,每次住院治疗的时间则从3天缩短至1天,为患者减少了交通费用。
在《柳叶刀肿瘤学》同期发表的专家述评中,澳大利亚胃肠临床研究协作组组长提摩西•普莱斯表示,口服化疗药物的化疗方案能使治疗更简化;改良的XELIRI方案将有望替代现国际标准方案成为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洲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新的标准化疗方案。此外,在该研究结果公布后不久,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泛亚洲结直肠癌指南就已将其采纳。
(黄金娟 余广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