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22%
广州讯 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健康促进单位创建成果显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根据国家监测,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超过22%,健康促进医院比例达95%。
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目前,全市形成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指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各医疗卫生机构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者为骨干,学校、机团单位、街道居委、镇街村居等兼职卫生计生工作者为依托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健康教育所11个,区级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4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专责人员188名。
该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的考评、创建星级街道、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等工作,搭建了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绩效考核系统,对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实施量化管理与痕迹管理。系统统一细化了健康教育的工作标准,规范了服务流程、资料整理及数据统计,实现了市、区、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该系统,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对各专项工作的督导检查。
与此同时,广州市加强媒体协作,巩固宣传阵地。一方面,加强对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新媒体宣传统筹。建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微博、微信工作群,成立政务微博矩阵,协同开展健康科普传播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传统主流媒体协作。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先后与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开展健康知识传播。
项目带动“健康细胞”创建工作
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并以项目形式推进健康单位创建工作的落实。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健康促进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自2015年起,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向市财政申请设立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每年投入经费300多万元。
同时,还组织专家,制定广州市的各类健康(促进)单位创建标准,提高创建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考核、评价。
该市以健康促进医院为突破重点,印发了《广州市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在2017年底完成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并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评。
该市协同人社、教育、安监等部门,共同推进健康促进机关、学校和企业创建工作,卫生计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探索健康传播新方式新手段
在促进健康知识传播方面,广州市利用政府云平台服务器,建设健康科普资源库,收集、整理包括海报、折页、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视频等资料。目前,健康科普资源库已完成一期建设,共收录200多个视频和2万多条知识点,陆续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众开放。
该市拓展了“互联网+”健康宣传模式。各单位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宣传活动新模式,以大型现场活动+网络、微信等平台同步互动的方式,开展“健康中国行暨健康广州主题宣传活动”、“广州市健康教育周”等活动。其中,广州市卫生计生委推出的“读科普赢好礼”、“三减三健写留言赢好礼”等系列活动,通过有奖问答、微留言等方式,与市民互动时间长达9个月,参与答题人次近300万。
该市创新健康素养学习平台建设。以越秀区为试点,开发了“越秀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学习平台”,在网上和移动客户端同时应用国内居民健康素养测评系统。平台秉承“以测促学”的理念,严格按照“健康素养66条”内容搭建学习和测试题库,并提供传染病、免疫可预防疾病、慢性病、食品安全等全面的健康资讯。平台也实现区域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无纸化运作、后台数据统计及分析自动化。群众通过答题可即时学习健康素养知识,测试自身健康素养水平,并获取结果分析。系统会根据测试者的薄弱项发送健康提示语,精准推送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信息,初步实现个性化的数据推送,对使用人群进行健康干预。
此外,广州市探索志愿者健康传播活动。近年来,全市以海珠区为试点,组建社区健康志愿者队伍,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各志愿者队伍以居民志愿者为主体,社区医生提供技术支撑。每个志愿者队伍有3名含健康教育、慢病防治等专业的医生。居民志愿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现有资源中发动,先招募志愿者小队长,再由每个小队长发动5~10名社区居民加入组成健康志愿者队伍,每个队伍自己制定管理章程。该区主要做好管理指引和师资培训,在强化社区医生的技能的同时,规范志愿者团队活动。所取得的健康宣传成效显著。
(穗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