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为揽医疗人才 多地纷纷放大招 打造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 全区非法行医场所数大幅下降 AI诊断准确性媲美专业医生 揭示肿瘤耐药新机制 村民看小病不用出村 计生特殊家庭获个性化健康帮扶 新闻速览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团队一项成果

揭示肿瘤耐药新机制

广州讯 近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苏士成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该研究率先运用细胞膜蛋白CD10和GPR77为化疗耐受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亚群贴上“身份标签”,为靶向微环境逆转肿瘤耐药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丰富的固有间质细胞成分,在恶性肿瘤治疗耐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术前化疗作为研究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临床模型,有效规避了临床治疗手段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未经治疗的术前穿刺标本中成纤维细胞数目与日后的术前化疗敏感性无关,但经过术前化疗后,耐药标本的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敏感标本。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肿瘤标本中分离出来的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发现,从耐药标本分离的成纤维细胞能诱导与其一同培养的肿瘤细胞耐受化疗药物打击,而敏感标本分离的成纤维细胞则不能发挥这种“诱导”作用。

此外,通过对比耐药和敏感标本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该研究利用CD10、GPR77这两个细胞膜蛋白,鉴定出一个CD10+GPR77+成纤维细胞亚群,并发现这类型的成纤维细胞数目与乳腺癌及肺癌病人的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相关。研究提示,在治疗前通过患者肿瘤标本检测特异亚群成纤维的数目,有望作为预测乳腺癌及肺癌病人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的一项有效临床指标,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据悉,为最大程度地模拟病人的肿瘤微环境,研究人员采用了病人来源异质瘤(PDX)的动物模型。将富含CD10+GPR77+ 成纤维细胞的人肿瘤标本直接移植到小鼠脂肪垫,进而使用GPR77膜蛋白的阻断抗体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结果显示,抗体阻断治疗能够显著增强移植瘤的化疗敏感性。该研究为靶向微环境逆转肿瘤耐药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栏目:医疗资讯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