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云浮讯 近年来,云浮市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上,着力聚焦中医“治未病”,推进“治未病”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上,着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统筹整合全市中医药资源,实行全产业链整体推进,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养生保健、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获得较大提升,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100%乡镇卫生院及95%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增强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云浮市通过组建医联体等方式,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带动各医疗机构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云浮市中医院携手全市5个县(市、区)共19家医疗机构组建云浮地区中医脑病科、骨伤科、针灸科三个医疗联盟。云浮市中医院与省中医院签订了7个专科联盟,与三九脑科医院、珠江医院等各签订了1个专科联盟,罗定市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建立5个专科联盟,并与其建立远程会诊协议。同时,政府把市中医院移交给广东药科大学作为直属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学术、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等全面发展。
云浮市还实施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改造建设项目,通过省财政补助、县级财政投入及项目单位自筹的方式,开展云安区新建中医医院项目,以及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中医院配置设备项目建设。此外,该市抓好中医机构建设。全市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统一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63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及95%的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云浮市确定了8间医疗机构作为全市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市财政划拨6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网络。目前,各试点单位建设基本完成。同时,加强科室协作,构建服务平台。各中医医院把治未病科工作与各科室紧密相连:将传统疗法的特色干预与急诊科、专家门诊、妇产科、内科互相协作配合,指导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治疗项目;与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专家门诊的健康咨询、治未病科的传统疗法干预相结合,指导体质辨识与体质调养。
统筹整合全市中医药资源
云浮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岭南中草药资源优势,且具有栽种加工中药材的历史传统,如新兴县是“中药炮制之乡”;罗定市是“肉桂之乡”;郁南县是十大广药巴戟天的主要产区。全市境内有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164科670余种,岭南中草药种植面积约100万亩,年产值近15亿元。
云浮市利用资源优势,以南药资源为基础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种植为切入点,推动南药产业链向深加工和大健康产业延伸。目前,云浮市已引进一批药企,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得到了发展。依托于南药种植,农业观光、养生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也获得突破。目前,云浮市全面推进“一园一带八基地”建设,统筹整合全市中医药资源,实行全产业链整体推进。其中,“一园”是指建设一个核心园,以市健康医药产业园为基础,依托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产业孵化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云安区产业孵化基地,规划投资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现代南药创新发展示范园。“一带”是建设一条产业带,打造现代特色南药优势集聚区。建设涵盖罗定、郁南的百万亩现代肉桂发展产业带,新建一条贯穿肉桂主产区,全长16公里的二级公路肉桂景观林带等。“八大基地”包括云城区南药优新品种繁育基地、云安区高村镇无患子繁育种植基地、罗定市龙湾镇南药种植产业扶贫基地等八个基地。通过建设八大基地,不断调优产品结构,加强南药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中成药产业集群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促进全市现代南药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在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云浮市推动经营模式创新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南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建设现代特色优势南药示范区。云浮市通过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完善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运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扩大了南药的生产规模。
产业研发创新需要人才,对此,云浮市成立了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多途径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进一步发挥产学研成果转化功能。
(云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