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破解“小马拉大车”慢病防控困局 成功抢救急危重病患者 共建糖网病筛查管理模式 全省首例胰岛细胞移植术 阳江市:为妇儿健康撑起守护伞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新闻速览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深圳宝安区探索“健康双工+慢病专业队伍”联动防控慢病新模式

破解“小马拉大车”慢病防控困局

深圳讯 深圳市宝安区自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采取“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该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慢性病防控三级网络体系;借助“文化春雨”的品牌优势,整合社工和义工等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提升居民身体素质;探索“健康双工+慢病专业队伍”联动防控慢病新模式,破解“小马拉大车”慢病防控困局,编织起覆盖全区的“基层慢病防控服务网”。

完善慢病三级防控网络体系

宝安区是深圳的经济、人口大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小马拉大车,管理超负荷”的问题。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困局,宝安区调动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利用多部门合作的机制防控慢性病。

宝安区自2011年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设立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建立了29个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与督导制度,将相关防控工作列入各部门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了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

该区还推动公共卫生与综管部门服务捆绑,整合区内各种优势资源,协调辖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出租屋综管部门的队伍、信息和网格优势,开展流动人口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让全区4833名网格员参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升了慢病防控的覆盖能力。2017年,区政府根据辖区网格员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下拨1550万元财政经费用于支持该项工作,有效保证该项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增强慢性病防控效果,宝安区完善慢性病防控三级网络体系。除设立独立的区级慢性病防治院外,还在街道设立了预防保健所,将原来的区级业务单位和社康中心有机地联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以区卫生计生局为核心,以区慢性病防治院为主导,以区内医院和街道预防保健所为骨干,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的“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控网络,主动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培养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等方面展开工作。

 探索“健康双工+慢病专业队伍”联动防控慢病模式

宝安区按照“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借助“文化春雨”品牌优势,探索“健康双工+慢病专业队伍”联动防控慢病模式。

“文化春雨行动”是由区文体旅游局主导的项目,具有极强的区域影响力以及完整的体系结构,受众的接受性和依从性较强。区慢病院与区文体旅游局通过“协作+捆绑”的方式,将慢性病防控工作渗透到“文化春雨”行动中,对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和文化辅导员进行专题慢病防控指导,让他们在开展文化服务的同时,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和身体活动指导。

宝安区卫生计生部门还与社工委、团区委密切配合,提出“健康双工+慢病专业队伍”(即“社工+义工+慢病专业医生”)联动工作模式,即通过宝安30多万名义工和志愿者的影响力,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等人群,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市民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社工协会与志愿服务协会的服务队根据自己的特点、专业知识、技能,为群众送去义诊、医疗应急救助、健康教育等服务。医院的医务志愿者则向社区居民提供疾病及健康咨询,派发限盐控油健康品及健康知识单张。

当前,该区社工遍布于各个学校、医院、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义工联已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的三级义工组织网络。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承担整个社区义工和社工的慢性病健康专业知识培训。慢性病防治院医务社工在接受培训后承担社康中心慢病防控的宣传督导,工作纳入社工每个季度的绩效考核。义工则采用向宝安区义工联购买服务的方式,除了服务于各个社区街道,还借助宝安区8个U站进行慢病防控健康知识宣传,扩大慢病知识和健康行为覆盖面。

通过“双工”的人力资源优势,将实现慢性病防控由点及线到面的体系构建,编织起覆盖全区的“基层慢病防控服务网”。

(宝安区慢病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