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被授予“广东省卫生县城”称号 成为揭阳市首个省级卫生县城
“创卫”为提高人居环境指数助力
揭阳讯 近几年来,揭西县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坚持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下称“创卫”)作为提升民生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该县成立创卫行动指挥部,制订实施方案,加强资金筹集投入,县各套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挂钩到县城各社区(村)进行督导推进,全力以赴抓好抓实各项创建工作。11月8日,揭西县城被省爱卫会授予“广东省卫生县城”称号,成为揭阳市首个省级卫生县城。
环境整治与设施建设齐发力 解决“老大难”问题
要解决县城环境卫生差、交通秩序乱等“老大难”问题,离不开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方面,该县实施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根据制定的《县城创卫“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域划分方案》,该县将城区进行网格化划分,明确各网格责任人,定人、定岗、定责,落实创卫以及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深入大街小巷,集中整治城乡“脏、乱、差”及交通秩序混乱现象;各“网格化”责任单位安排本单位20%的干部职工每天到责任区域开展卫生保洁巡查、文明劝导活动,对县城“牛皮癣”、卫生死角、路面泥沙、出摊经营等现象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对责任区内的住户、铺户进行入户宣传教育,引导市民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同时,该县专门成立“四级联创”督查组,对县城的创卫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督查,并将督查情况汇聚成督查专刊,对落实整改不力的由县纪检部门进行问责处理。据悉,截至9月底,该县共出动各类人员18.2万人次,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283场,拆除违规搭建物67.4万平方米,清理存积垃圾126.8万吨。
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县新建、改造城乡公路102公里;新建垃圾中转站17个、行政村垃圾集中点317个;购置垃圾压缩运输车23辆并交付各乡镇(街道)投入使用;完成县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和垃圾填埋系统技术升级改造,实现商业化运营;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县城的各大农贸市场和12条主干道升级改造已基本完成;对大同市场周边的露天排水沟进行升级改造。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加强防护力度 保障市民健康
为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该县在生物、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生活饮用水等方面加强防护力度。
该县在强化生物防治方面,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在县城区域全面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服务,做好“除四害”和灭鼠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监测生活用水,对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定期监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县城的工业废水排放、个体养殖业的废水排放等;对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从业人员以及食品进行严格资质审查、卫生检查,确保区域内无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等。
宣传引导 营造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
为推动创卫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该县采取现代媒体与传统阵地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引导两手抓、重点部位与公共场所双促进的方式,加强创卫工作宣传。近几年来,除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等进行宣传及曝光不良行为外,还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乡主干道等重点区域采取宣传牌匾、灯箱广告、横幅标语进行宣传,编印发放宣传小册,通过精品巡演、文艺演出、图片展等方式宣传创卫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卫工作。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及各类志愿主题活动,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号召带领群众为创卫工作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还开展了社区健康教育和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健康教育课进入中小学课堂,多形式宣传普及健康、环保、食品安全等知识;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活动,以学生带动家长,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
(刘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