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为妇幼健康花式保驾 建现代化医院 强化人才培养 借鉴试点经验 推进精卫工作 2030年粤公共与工作场所禁烟 落实好相关政策 切实提供优质服务 学习罗湖经验 加快医共体建设 69间村卫生站完成公建规范化建设 搭建医院与群众的交流平台 聆听基层声音 共谋精准扶贫 实现十九大精神学习全覆盖 为食管鳞癌治疗带来新思路 罕见!内脏反着长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研究成果

为食管鳞癌治疗带来新思路

陈西茜 钟茜 余广彪

广州讯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有关食管癌早期病变与食管癌演化特征研究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该研究揭示了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癌前病变的基因组特征及其与肿瘤的演化发展关系。

研究团队通过对来自同一病人体内多个位置的非典型增生与浸润癌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绘制了食管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的突变图谱,探究了非典型增生与浸润癌的克隆演化关系。研究也对取样时非癌病人的非典型增生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确定了食管鳞癌发生恶性转化起始的分子事件。

研究发现,非癌病人的非典型增生组织在基因组层面上依然处于病变早期阶段。同时,抑癌基因TP53突变或缺失及3号染色体长臂的扩增发生在病变最早期阶段。发生在抑癌基因上的“二次打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驱动事件。研究显示,来自非癌病人的非典型增生样本只出现TP53的一个等位基因的失活,而来自食管癌病人的浸润癌以及癌旁非典型增生样本,则绝大多数都发生了TP53基因上的“二次打击”事件。结果揭示了TP53基因的杂合性缺失或突变,都可能是促使食管鳞癌发生的起始事件,但其进一步的恶性转化则需要该基因的完全失活。

研究人员表示,食管癌手术切缘食管上皮细胞如果具有TP53失活或3号染色体长臂扩增的分子事件,可能是肿瘤术后复发的根源,这为确定食管癌手术切缘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西茜 钟茜 余广彪)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