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度易导致跟腱损伤
案例:
25岁的小梅迷上了夜跑。每天在珠江边跑上半个小时,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同时,还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为了参加马拉松,小梅骤然加大了运动量。可是,一段时间后,小梅发现自己的右脚后脚跟越来越疼。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患上了跟腱炎。
运动过度容易导致跟腱炎
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它连接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类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使用均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如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打篮球等,均可引起跟腱炎。大约有11%的病人因跑步之类的运动损伤引发跟腱炎。
跟腱由于血供不充足常常愈合缓慢。跟腱炎可以进展为一种退化性疾病,称为跟腱退化变性。它是指跟腱的结构出现异常,变得越来越脆弱和纤维化。另外,对跟腱的持续压力可以导致跟腱断裂,这需要进行手术来修复。
出现以下症状小心是跟腱炎
1. 跟腱疼痛和肿胀。
2. 局部疼痛,压痛,腱或腱止点增粗,由于运动疼痛而导致功能障碍。
3. 常见症状为跟骨后间隙疼痛,肿胀,发热,行走不便与穿鞋困难。
4. 初期在踝关节后下部有酸、胀或轻微的疼痛感,由于病情发展快,疼痛将越来越明显。
5. 行走或是踮脚时,有钝痛或疼痛感,跟腱有触痛和轻度的肿胀。
6. 踝关节僵硬,随着跟腱逐渐活动而逐渐减轻,跟踝部肿胀,距离跟腱在跟骨上止点5cm处压痛,早晨起床时最明显。
运动疗法可缓解跟腱炎
牵拉腓肠肌
面向墙壁,双肘关节伸直,双手触墙,双下肢前后交叉,健肢在前,呈弓步。患肢在后,使患肢伸直膝关节,足跟不离地面。身体向前倾,感到小腿后部肌肉(主要是腓肠肌)有牵拉力,维持10~1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5~8次为一组,每日3~5组。
牵拉比目鱼肌
面向墙壁,双肘关节屈曲位,双手触墙,双下肢前后交叉,健肢在前,患肢在后,双下肢膝关节稍屈曲,患侧足跟不离地面,身体向前方倾斜。感到小腿后部肌肉(主要是比目鱼肌)受到牵拉,维持10~1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5~8次为一组,每日3~5组。
提踵
双足稍分开,双足跟抬起,维持3~5秒钟,还原,重复5~8次为一组,每日3~5组。
下蹲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腿屈膝下蹲,同时双上肢前伸平举,双足跟不离地,再站立,动作要缓慢,重复5~8次为一组,每日3~5组。
屈伸踝关节
取坐位,双下肢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向上抬前足,再跖屈向下绷脚尖,重复5~8次为一组,每日3~5组。
预防跟腱炎做好以下几点
合理安排运动量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如果运动时感觉跟腱疼痛,应停止运动,及时查找原因。
运动前做好热身
训练后做好伸展放松运动,小腿肌肉不能太紧,太僵硬。尤其要做好小腿后群肌的拉伸,从而提高跟腱的柔韧性。加强腿部及踝关节的肌肉力量训练,让跟腱能承受更大的负荷。
避免会增加疼痛或是肿胀的活动
不要忍着疼痛工作或运动。休息对于组织的愈合是必需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完全的卧床休息。
挑选合适的鞋子
如果鞋子过大,人往往会弯曲脚趾抠住鞋底,这个动作会过度使用跖腱膜和相关组织,导致局部肌腱劳损,引发跟腱炎。
鞋跟内加一层垫帮助减缓跟腱紧张
场地太硬、跑鞋太硬等都有可能引发跟腱炎症。因此可以在鞋跟内加一层垫帮助减缓跟腱紧张。
(通讯员 胡琼珍 伍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