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慢性咽炎说不出来的痛 初秋养“心”正当时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哪些乳腺癌卵巢癌高危人群要做BRCA基因检测? 八症状识别老年性痴呆 伤孩子耳朵的行为 你做了几个?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初秋养“心”正当时

医学指导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丰 银孟卓

立秋之后,许多“蛰伏”了整个夏季的心脑血管患者都开始计划金秋季节的活动安排,纷纷走到室外享受难得的好时光。不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丰教授提醒您,夏秋之交仍是心脑血管高发季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合理制定出游计划,量力而行。

做好心脏防护,提防“秋老虎”得逞

家住广州的60岁陈阿姨是一位广场舞爱好者,夜晚的人民公园就是她的舞台,每次跳舞她总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冠心病患者。自从立秋之后,陈阿姨便按捺不住舞动的心情,在一连跳了3个小时后的广场舞后,出现“胸痛、疲倦”被送到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诊了“急性心肌梗死”,所幸抢救及时,得以痊愈出院。

为什么冠心病患者需提防在夏秋季节发病?刘丰介绍,广州的“秋老虎”气候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气温仍较高,这些都需要冠心病患者注意的。这种气温高且气压低的气候,室外活动出汗多,机体相对容易脱水,加上高温导致的血管扩张,易引发舒张血压偏低,血液浓缩,容易诱发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龄患者发生心绞痛,严重时可突发心梗危及生命。

此外,室内空调降温,室外常高达35℃,这近15℃室内外温差让许多老年人硬化的血管常无法适应,经常出现头晕、头胀、胸闷等不适,加上许多人爱喝冷饮,这机体内外的“温差”也是许多心脑血管发病的诱因。

再者,“秋老虎”的闷热天气,人的情绪易烦躁、植物神经易紊乱,加上昼长夜短,睡眠不佳,对许多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也是不利因素。因此在“秋老虎”这段时间应注意保护心脏,及时给心脏消暑。

夏秋之交,心脏“保养”佳时

在这夏末秋初时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择温活动,强调喝水。即在室内外温差及昼夜温差大的夏秋季节里,心脏病患者要选择舒适的温度时外出活动,且活动量不易过大过激烈,适当间断休息补充饮水。老年人外出活动时应定期喝水而不应感觉口渴时再喝,喝水宜选择稀糖盐水为佳,切莫一次性饮用大量冷饮。

其次,要“定期复诊,调整血压”。夏秋季节气温较高,许多合并有高血压的心脏病患者,血压也多有波动,需密切监测血压,如出现血压较以往降低超过20mmHg时,应及时就诊并及时调整降压药物。过低的血压在遇到脱水的情况常给患者带来的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后果,严重的甚至出现梗死事件。

此外,还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立秋之后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心旷神怡,许多应酬活动及室外活动日益增加,不规律的生活常带来情绪不稳定、服药的不规律、睡眠的不充足,这些都是心脏病患者所忌讳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保障睡眠、情绪稳定是心脏保养的重要生活方式。

最后,夏秋之交也是体检最好的季节。经过半年的工作,秋季的工作常较年底空闲,且气候宜人,最适合对全身机体进行系统的体检,特别是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对自己的血脂、血糖、血压、心脏功能等进行规范系统的检查,将有助于提前发现健康隐患,及时诊治疾病,调整以后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方案。

(通讯员 魏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