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全省卫生应急工作形成“一盘棋” 构建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敬业精神获一片点赞 湛江120启用医疗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 环状RNA编码蛋白可抑制胶质瘤 做好台风灾后疾病防控 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加快完善医院硬件设施 广州增城区三级医联体建立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通 新闻速览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广州白云区4家医院成为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单位

构建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蔡景浩 张苑云

广州讯 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胸痛疾病的早期救治能力,广州市白云区不断提高急性胸痛疾病的早期救治能力,以区政府名义启动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提出在辖区内二级医院建设中国基层胸痛中心。今年7月,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获得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

试点单位基本覆盖全区

今年3月,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了《2017-2019年广东省胸痛中心创建活动方案》,开展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工作。

广州市白云区于去年10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以政府名义启动了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确定以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石井人民医院、钟落潭镇卫生院4所医院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打造以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为核心,以基层胸痛中心为基础,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目前,白云区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工程已被列入区政府2017年民生实事。今年内,石井人民医院、钟落潭镇卫生院也将做好申报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根据相关部署,到2019年,白云区7家区属医院都将建成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实现区内全覆盖,届时基层医疗机构急性胸痛病人评估与康复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救治成功率达98.8%

“急性胸痛疾病的传统救治模式是,患者到医院挂号、候诊、缴费、检查,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才会获得进一步治疗。因此,患者往往可能因自身延误、转运延误、治疗延迟等原因延误治疗时间,而被夺去生命。”白云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地域广阔、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医院不多的白云区来说,建立基层胸痛中心尤为必要。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从我们医院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最快要40分钟,通常要60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对急性胸痛患者来说是致命的。如今,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大大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

据介绍,尽管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是非PCI胸痛中心,但其在2015年5月已开展第一例溶栓病例,实施“溶栓+转运”模式。截至今年8月,已开展29例溶栓病例。“我们已实现胸痛病人10分钟内出心电图结果,20分钟内完成肌钙蛋白检测,30分钟内进行溶栓或转院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胸痛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钟落潭镇卫生院胸痛中心也于8月初成功溶栓救治了一名急性胸痛病人,成为该院建立胸痛中心后第一例溶栓;白云区中医医院正在实施“溶栓治疗+快速转运”模式;石井人民医院已与广州军区总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区域平台,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开辟了绿色生命通道。

目前,白云区4个试点单位已整合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超声科等资源,建立胸痛病人在分诊、接诊、心电图、血化验、溶栓治疗等环节绿色生命通道,与三甲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区域救治网络,第一时间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实现快速溶栓或转运PCI。

据统计,白云区启动创建工作至今,4家试点单位共接诊急性胸痛病人664人次,其中确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14人次,主动脉夹层的12人次,实现规范化转运PCI的85人次,溶栓15人次,救治成功率达98.8%。白云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个98.8%的救治成功率,就是我区建立基层胸痛中心的最大成效。”

蔡景浩 张苑云 文 石建华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