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发黑烂掉竟是“奶瓶龋”惹的祸
“6岁前孩子有蛀牙没关系,反正乳牙早晚会换掉。”这是很多家长的认识误区。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王昕医生告诉记者,临床上有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的门牙四颗全部发黑烂掉了,究其原因是“奶瓶龋”惹的祸。奶瓶龋是因为孩子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奶嘴一直吸在上颌乳前牙上,而奶瓶里面大多是牛奶、糖水、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奶垢,由于婴幼儿的乳牙牙表面结构不成熟,如果被酸性的物质侵蚀就会导致脱矿,变成蛀牙。专家表示, 乳牙的钙化程度低,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奶瓶龋”多因护理不当
家长让孩子含着奶嘴睡觉或是孩子喝完牛奶不及时清洁口腔。久而久之,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就会形成黑色的残根或牙渣,从而引发“奶瓶龋”。
“奶瓶龋”危害有多大?
引起牙神经发炎 奶瓶龋比较猖獗时,可能会引起牙神经发炎,引起婴幼儿哭闹不安、烦躁、无法安睡,严重时还会拒食,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进食和颌面部发育 奶瓶龋会影响孩子咀皭功能的进一步发展。牙齿不好了,孩子进食相应也变困难了,这样就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婴幼儿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预防“奶瓶龋”之法
避免长时间使用奶瓶 含奶瓶时间过长会让孩子依赖奶嘴,而且影响孩子语言以及口腔发育,更重要的是奶瓶龋会不断恶化,奶垢在口腔中越积越多。所以建议孩子1岁半就逐渐脱离奶瓶,可以使用学饮杯锻炼孩子喝水,一定要戒掉依恋奶嘴的坏习惯。
及时漱口 喝完奶后用温开水给孩子漱口。婴幼儿一般会在睡前喝牛奶,但这样会给牙齿带来很大隐患,因为夜晚休息时间长,牙齿会长期处于一个细菌环绕、被糖分包围的环境。所以,在孩子喝完奶后再喂一些温开水,可以有效清洗、冲走奶液在口腔中的残渣,保持口腔环境良好。
清洁奶垢 每次喂奶后,用纱布缠绕手指将孩子牙齿上的奶垢擦抹干净。喂奶时间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减少奶液浸泡牙齿的时间。
刷牙 当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应开始为其刷牙。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3岁以内的孩子可用清水刷牙,3岁以上孩子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
定期检查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开始,每隔3个月带他(她)去儿童保健科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护理,以提高乳牙的抗龋力。
(通讯员 张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