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胃镜肠镜检查:有效确诊早期消化道肿瘤 这53种疾病原则上门急诊不需要输液! 六个做饭习惯有害身体健康 炎炎夏日如何科学坐月子? 如何机智跨过肝癌“三部曲”?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六个做饭习惯有害身体健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晋平 杨光谱

炒菜做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人更是精通厨艺,但是炒菜多油烟对健康不利却是事实。如何才能将油烟对身体的伤害降到安全值呢?答案在炒菜方式上。错误的炒菜方式不仅会使菜的营养大打折扣,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恶习一:盐放多了

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长期食用高浓度盐的食品,不但可导致体内钠过多而引起钠、水潴留,引起身体浮肿等,而且还会增加胃炎、胃癌的发生风险。过多食盐进入胃内产生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研究证明,在胃癌的诸多饮食因素中,“高浓度食盐食品”为首要因素,且胃癌是东方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癌种,其中情况最严重的是日本和中国。所以,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建议不要超过6g,高血压患者的摄入量要求更少。此外,还要记得尽量晚放盐,等菜快出锅了再放盐搅拌均匀。

恶习二:爱煎炸

煎炸食品是人们经常食用而又喜爱的食品。但由于油温较高,有的煎炸、油炸时油温达到120℃~200℃,如土豆、馒头、油条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高温下会分解出大量的杂环胺、多环芳烃类、丙烯酰胺等强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曾召开紧急会议,共同研究瑞典科学家的最新发现——煎炸食品内含有一种叫“丙烯酰胺”的致癌物。专家指出,如果瑞典的实验证明丙烯酰胺在动物体内能致癌,那么它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恶习三:看到冒烟才下锅

大部分家庭习惯炒菜时等到油明显冒烟才放菜,这时的温度会在200℃~300℃之间。这个温度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为有毒物质和致癌嫌疑物质。建议将油温控制在150℃~180℃左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放菜了。

国内外研究均已确认,油烟是肺癌的风险因素,除了让肺癌风险增大之外,还可能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证明,经常炒菜的女性体内丙烯醛代谢物、苯和巴豆醛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也有研究证明,烹调工作者体内的1-羟基芘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大大高于非烹调者。1-羟基芘就是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中的一种,而丙二醛是血液中的氧化产物,与心脏病等慢性病有密切关系。

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恶习四:使用“千滚油”

日常生活中,食用油反复使用着实常见,不仅普通家庭,路边的各种小吃摊一锅油的使用次数更是不计其数。这听起来是挺节约的,但令人惊悚的是,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诸如丙烯酰胺、丙二醛等有害物质。食用油反复使用7次,有毒物质丙二醛含量最高可超160倍!

丙二醛可以使人类细胞的生物膜受到损伤,对细胞有一定毒性,可以说它有潜在的致癌性。

恶习五:炒菜之间不洗锅

许多人为了省事,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就直接炒下一道菜。然而,这个小细节却隐藏致癌危险,炒完菜的锅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香港首个总膳食研究:丙烯酰胺》报告结果发现,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越多;炒菜油温越高,食物颜色越加深,产生的有毒和致癌物相对更多。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

恶习六:只吃一种油

食用油是一个大家族,各地厨师对炒菜油都有自己的偏爱,不过有的油对健康不利,尽量少吃为妙。如各类动物油、可可油、棕榈油等,这类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八九成,不饱和脂肪酸则低于一成(主要为单价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油对升高血脂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较大,所以经常吃方便面、肥肉、荤油的人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建议选择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较小的植物油:茶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中,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40%~65%,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营养学家建议,各种植物油最好轮换着吃,这样所获得的脂肪酸比例会更加平衡,对健康有好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