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加快促进健康服务公平可及 联合实战演习验真功 河源市妇幼保健医联体成立 构筑“1+(1+N)”一体化管理模式 我省11个健康促进实践案例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 揭示寨卡病毒感染暴发机制 对标先进地区 找准发展路子 以活动为抓手促计生工作提升 构建半小时医疗服务圈 基卫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简单先心病手术费用全免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深圳引进的“重大媒介传染病防控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揭示寨卡病毒感染暴发机制

深圳讯 近日,深圳引进的“三名工程”——清华大学医学院“重大媒介传染病防控创新团队”的研究论文“Evolutionary enhancement of Zika virus infectivity in Aedes aegypti mosquitoes(进化导致寨卡病毒在埃及伊蚊上感染力增强)”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该研究发现,寨卡病毒位点发生突变会导致亚洲系寨卡病毒感染埃及伊蚊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造成寨卡病毒的大范围流行的原因。

寨卡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分为两个世系,即非洲世系和亚洲世系。这种病毒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对此,由深圳市疾控中心引进了的“三名工程”清华大学医学院“重大媒介传染病防控创新团队”与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南方科技大学学者团队进行了深入分析。

该项研究表示,在自然界中,蚊媒病毒在人类及动物宿主和蚊虫之间传播循环。蚊虫可通过吸血从感染宿主的血液中吸取病毒,从而被感染。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可以被大量分泌到感染宿主的血液中,分泌的NS1蛋白通过抑制蚊虫中肠的免疫系统来辅助病毒感染蚊虫。此项研究发现,寨卡病毒的NS1蛋白同样也具有辅助病毒感染蚊虫的功能。亚洲系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上的一个氨基酸位点突变(NS1 A188V)导致NS1蛋白的分泌能力增强,使得病毒可以更高效的感染蚊虫,进而导致蚊虫的病毒感染率大幅上升,这可能是造成寨卡病毒大范围流行的原因。

据悉,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新型寨卡病毒疫苗研发,也为我国寨卡、登革热蚊媒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

(深圳疾控中心)

栏目:医疗资讯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