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好亮啊!
广医二院医生助贵州布依族小女孩复明
▲小德琴和伙伴们、医护人员等庆祝节日。 广医二院 供图
日前,来自贵州贞丰县北盘江镇新屯村的11岁布依族小女孩德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度过了复明后的第一个儿童节。眼科的医护人员给来复诊的她送上节日礼物和蛋糕。当拿到志愿者切好的第一块蛋糕时,小德琴并没有吃,而是感激地把蛋糕递给了该院眼科主任沙翔垠。
生于2006年的小德琴在出生第五天就被父母遗弃,由年迈的外婆捡回抚养。外婆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舅舅给予生活补贴。然而祸不单行,十个月大的时候,外婆偶然发现小德琴双眼“黑眼球”已经变白。外婆带着她四处求医,被告知病情严重,已失去治疗时机。就这样,小女孩在黑暗中度过近9个年头。
去年,小女孩的遭遇被广州一位爱心人士获悉,这位爱心人士不远千里将小女孩带到广州,慕名找到广医二院眼科沙翔垠主任。
沙翔垠当即给小女孩做了详细检查,考虑小女孩是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维生素A缺乏,进而引起双眼角膜软化症,并导致角膜穿孔,最终形成双眼“粘连性角膜白斑”,就是外婆所见到的“变白的黑眼球”。沙翔垠耐心地与小女孩家人解释病情,指出当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尽早施行角膜移植手术,但需要等待合适的供体以供移植。
沙翔垠多方求援寻找合适的供体,终于在7月的一个早上,找到合适的供体。沙翔垠马不停蹄地做手术相关的准备,安排手术室随时待命。小女孩则在爱心人士的陪同下,从贵州偏远的山区赶到该院眼科住院部。为了保存更多的角膜内皮细胞以得到更好的移植效果,沙翔垠决定连夜施行手术。在抽血和麻醉的过程中,小女孩不哭不闹,甚至没有叫一声痛。凌晨3点钟的广州没有了白天的喧嚣,但眼科手术室依旧灯火通明,小女孩的角膜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第一天,当纱布打开的一瞬间,小女孩惊喜地叫到:好亮啊。在场的医护人员也都开心地笑了。
根据爱心人士的介绍,小德琴最大的乐趣就是听电视,跟着电视里的人说话,导致她的听力非常敏感,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捧着小伙伴们送的书,小德琴准确无误地念出了相应的数字和颜色。“小德琴自幼双眼失明,视功能的发育不好,弱视是一定存在的。做完角膜移植手术,后期再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小女孩的视力还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希望她未来的视力恢复到0.3以上,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沙翔垠不无感慨地说,他们施行的角膜移植手术是将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的两个不幸的故事续写出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使捐献者的心愿得以实现,接受移植者重见光明。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