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二院研究团队找到抗癫痫药致过敏“元凶”
广州讯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廖卫平团队发现,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引发过敏症状的“元凶”为基因HLA-A*24:02。这一成果将改变医生用药方式。基于这项成果的发现,癫痫患者在服药前进行一项基因检测,即可了解自己是否会药物过敏从而规避风险。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著名期刊Neurology杂志上发表。
据了解,癫痫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约16%的癫痫患者在服用卡马西平等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后会出现皮肤型过敏反应,严重时出现剥脱性皮炎,致死性高达40%。如能找到与过敏的药物相关的基因标志,将对临床用药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廖卫平研究团队经过10年的研究,终于发现导致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后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风险基因HLA-A*24:02。该发现可将卡马西平导致剥脱性皮炎的排除概率从69.6%提高到90%;同时也可使多个药物导致剥脱性皮炎的排除概率达到84.6%。而且为其他人种及其它类型的皮肤型过敏提供风险基因标记,惠及的个体更多。
专家表示,如果患者检测出来携带主要风险基因,就要慎用芳香族类抗癫痫药物,用其他药物替代,降低甚至避免致死性皮肤型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患者必须用某种芳香族抗癫痫药物才能控制病情,医生也可以在用药的同时,为患者进行抗过敏治疗,尽量将过敏反应降到最低。因此,专家建议癫痫患者特别是南方汉族人,在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之前,最好能检测主要风险基因。
(石奕武 许咏怡)
栏目:医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