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专题 与地震伤员结缘 “5·12”不只是护士节 一位男护士的真情告白 退休后,想出去走走 我的梦想 “千手”护士 助产士:婴儿第一声啼哭是工作最大动力 奔跑吧,姑娘! 病房来了位“三无患者” 十年磨一剑 剑剑快且准

当前版:第3版:专题
PDF原版下载
专题
03

病房来了位“三无患者”

杨仕彩

“叮铃铃……”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喂!您好,骨二科吗?我们是急诊科,现在送一位三无人员患者,马上就到,请做好接诊准备。”接到电话后,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开通绿色通道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等待患者到来。

患者来后,我们立即把他安排在早就铺好的整洁的床上。在面对又脏又臭、头发乱七八糟、衣服鞋子破烂不堪还有暴力倾向的“三无人员”患者时,姑娘们马上开始分头忙碌:剪头发、擦身、剪指甲、换患者服、做好基础护理,协助医生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系列麻利的动作。

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患者情况稳定了,虽然患者身份仍无法确认,医疗费用仍不知如何解决,没有具体的家属联系方式,但医护人员对他的生活起居、饮食卫生、治疗护理的关心丝毫未减。有的同事送饮水杯,有的同事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自己掏钱给他购买U型枕头。有时同事们出去聚餐吃饭总会想着给科室的三无人员打个包回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他们。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送一瓶酸奶给一位无双臂的三无人员患者饮用时,此患者瞬间眼泪夺眶而出。

每天晨间,护士长带领团队如时查房,三无人员们的病房都是那么舒适整洁。“吃早餐了吗?”“吃了,你们护士吃了吗?”这些简单的问答如同一曲动听的旋律弥漫在整个病房。恍惚之间,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家人之间。

对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病房是经受病痛折磨的特殊场所,而对一个三无人员而言,他经受的不仅是病痛的折磨,更有无钱、无亲人嘘寒问暖、无自理能力的多重精神打击。

2016年10月至今,我科已先后接收了四位病重的三无人员,至今已近半年无人认领。本着职业的使命与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用爱和实际行动让他们消除了对病房的恐惧,医院和科室对他们的关爱再次激活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

很多时候,一个微笑就足够。微笑何尝不是一种问候,它在不知不觉中融化患者心中的坚冰,消除他们对社会的怨恨;微笑是一剂良药,医治患者内心的不安与焦虑;微笑是一缕冬日午后的暖阳,给患者送去冬将去、春已至的讯息。

(作者单位:东莞市凤岗医院骨二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