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95%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 帕金森有哪些早期征兆 剖宫产有适应证 不是想剖就剖 老年人每天睡多久才好?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95%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晋平 杨光谱

广东是大肠癌的第二大高发区,仅次于江浙地区。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估计有37.6万例新发大肠癌病例,有19.1万人死于大肠癌,相当于不到3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以广州市为例,大肠癌的发病率为36/10万,预计每年新发大肠癌近3000例,位居广州市居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关于大肠癌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已经明确: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肠癌从早期症状演变为晚期大约有10年以上,而早期肠癌治愈率可达90%。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早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教授马晋平介绍,美国防治大肠癌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推广肠镜筛查,早期发现可能恶变的结肠息肉,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大肠是消化道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

息肉很常见,息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多长出来的一小块“赘肉”,本质是增生组织的团块,胃上长出来叫胃息肉,胆囊上叫胆囊息肉。而大肠是消化道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

正常情况下,肠道粘膜是光洁平坦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大肠息肉有良性恶性之分

大肠息肉泛指肠镜检查下发现的肠道息肉。这些息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肉眼下可以大致判断其良恶性。比如个头小、底部带个蒂的息肉一般是恶性的可能性小。而有些人的息肉个头大、基底宽、表面溃烂出血,它是恶性或往恶性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总有些例外和不典型的情况,最准确的诊断还是活检后显微镜下分析(病理诊断)。肉眼上看来同样是一个息肉,实质上却是不同的疾病。不同性质的息肉,预后和处理绝然不同,例如:

腺瘤性息肉恶变几率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炎性息肉几乎不恶变: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

大肠息肉的三个隐患

隐患之一:可能出现癌变

大肠息肉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大肠癌的隐患。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绝大多数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即使一开始可能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像恶性转变,尤其是那些基底宽、个头大的息肉。

隐患之二:发生率不低

任何人都可能长息肉,但如果有下述四项高危因素,肠道里长息肉的风险更大:

50岁以上;体重超标;吸烟;大肠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及既往史。

隐患之三:长了不知道

大肠息肉之所以会让我们担忧,是因为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不通过专门大肠的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几乎是难以发现的。因此有计划的筛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

年纪越大,肠癌的发病率风险越大。美国曾经是大肠癌高发的国家,自从推广50岁以上老人每年定期检查肠镜后,其预防大肠癌的效果惊人。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女性为0.6‰,当时美国肠镜普查覆盖率只有21%。2017年,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男性肠癌发病率下降了40%,女性下降一半,现在的男性发病率为0.6‰、女性发病率为0.27‰。

大便潜血测试和肠镜检查是预防肠癌有效方式

肠癌发病率能降下来,主要归功于肠镜筛查。凡高危人群必须大便潜血检查和肠镜检查。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应判定为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3.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史、慢性便秘史、粘液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史、不良生活事件史;

4.任一次大便潜血检查阳性者。

肠癌筛查,首先用风险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检查相结合进行初筛,初筛结果大便潜血阳性的人群需要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在肠镜检查时,若发现的大肠息肉,医生会把息肉切除并送病理检查,这相当于切断了大肠息肉演变为大肠癌的必经之路。

肠镜检查并不可怕

一提到做肠镜检查,大多人都直皱眉,害怕疼而不愿做,有的人检查前还会紧张、抗拒,这样的心态往往对检查很不利。肠镜检查真的不可怕。肠镜检查中,医生将肠镜经肛门送入结肠的起始部位——回盲部,通过管道前端的电子摄像头观察肠道黏膜。当医生在高清显示器上发现可疑病灶时,通过活检孔道置入活检钳,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病变部位的良恶性。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生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已经相当方便,绝大多数人可耐受并完成检查。关于肠镜检查痛不痛的问题,应该说,大多数人可较好地耐受结肠镜检查,只是感到有些腹胀或压迫感,不会有明显疼痛。对疼痛较敏感者,可考虑做无痛结肠镜检查。检查前,医生会给患者静脉注射镇静剂,让受检者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无任何不适感,整个过程通常持续5~10分钟。

检查前做好三项准备

受检者做结肠镜前需做好三方面准备:

1.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试验、感染性筛查(例如艾滋病病毒、乙肝表面抗原)等血液学检查,确定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措施。

2.检查前两三天不吃多渣食物,检查前1~2天禁食红色或多籽食物(例如西瓜、西红柿、火龙果等),以免排不干净影响肠镜检查。检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多籽和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以及奶制品。

3.一般在检查前一天晚上或检查当天早上要按照医嘱服用清肠药物,排空肠道,并且不能喝水。假如是上午检查,检查当天早晨禁食,在内镜检查前4~6小时,服用泻药,拉至清水无渣为宜;如果是下午检查中午仍需禁食,没有糖尿病的朋友可喝糖水防止低血糖。麻醉下肠镜则应按照麻醉师的要求,严格禁食、禁水。

肠道准备充分是检查结果准确的关键

肠镜检查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检查前肠道准备充分。肠道准备不充分,将严重影响检查者的观察,结肠病变、息肉等漏检率非常高。下面四张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了肠道“准备很好”、“好”、“不好”、“非常差”在肠镜下的所见。打个比方,在一个脏乱的房间里,即使有颗钻戒要想找到也是不容易的吧,总之肠道洗干净了才能看得清,不容易出现漏检。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接收肠镜检查的比例不足15%,而50岁以上是大肠息肉的高发年龄。建议超过50岁从未做过肠镜检查,体检时一定要加上肠镜检查这一项。至于每年体检是否都要做肠镜检查,可以先做大便潜血检查,若潜血阳性,再做一次肠镜检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