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中山小榄:社区首诊让居民收获满意 用一年时间 做一生难忘的事 援非医生凭“视触叩听” 保宫外孕产妇母子平安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援非医生凭“视触叩听” 保宫外孕产妇母子平安

——记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援非产科医生张晓黔

叶剑如

张晓黔儿时的梦想,就是希望成为白求恩那样的医生。从医13年后,张晓黔远赴非洲,援助当地医疗服务队两年,践行一个医者的国际主义精神,以行动诠释“大爱无疆”。近日,记者走访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了解该院产科主任张晓黔的医者故事。

为病人将来着想,竭力把子宫保住

今年51岁的张晓黔是湖南湘潭人,1989年开始踏上从医之路,至今已廿八载。1998年,张晓黔来到肇庆,成为该市的一名产科医生。早上7点出门,8点交班,然后查房、做手术、坐门诊……直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这是张晓黔一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忙的时候,她曾一天做了19台手术,连续工作20个小时。

然而,张晓黔对此毫无怨言,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份坚持,源于她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一条又一条可贵的生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张晓黔认为,每一位病人的生命同等重要,无分贵贱。在救治的过程中,她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予病人更多关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5年,一位年轻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紧急,如果处理不当,后果难以预测。在此种情况下,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切除子宫,保全生命。但是,患者年仅26岁,张晓黔考虑到患者以后的婚姻生活问题,征求家属意见,希望最大可能保留子宫。经过紧张的手术,产妇最终被成功抢救,也保留了子宫,不影响其生理功能。

深夜赶赴山区,“生死时速”护送患者到院

“张医生,请救救我!”2008年一个深夜,张晓黔突然接到一个从高要河台打来的电话。来电者是一位45岁的女性,她当时阴道出血,不知所措,慌乱之中,她拨通了张晓黔的电话。张晓黔了解情况后,怀疑病人患了子宫内膜癌,如果张晓黔的初步判断无误,那么病人就要马上入院做手术。

为了不耽误患者的病情,张晓黔连夜赶赴河台,护送患者到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张晓黔安全把患者送到医院。一场“生死时速”大战刚刚在公路落下帷幕,另一场“与死神赛跑”大战又在医院上演。经检查,该名女患者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需要马上实施手术。最终,手术很成功,患者得到救治。术后,患者康复良好,她非常感谢张晓黔。从那一年起,每当她来端州区,都要带上自家种的玉米、番薯等农作物来探望张晓黔,直到现在。

不远万里援非两年,艰苦中创医学奇迹

非洲赤道几内亚(以下简称“赤几”),位于非洲中西部。由于经济落后,赤几的医疗卫生水平低下,63%的人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85%的孕妇得不到产前检查。产妇死亡率为0.4%和0.325%,儿童死亡率达11.1%,高于9.7%的非洲平均水平。

2002年夏天,端州妇幼保健院需要派一名产科医生参加援赤几医疗队,张晓黔主动请缨,把这份苦差事扛了下来。那一年,张晓黔的儿子才8岁。“赤几的患者更需要我。”张晓黔舍小家为大家。

赤几交通不发达,没有铁路,张晓黔所在的医疗队经历曲折而漫长的旅程,最终安全抵达赤几的巴塔医院。赤几属赤道雨林气候,潮湿多雨,夏季之时,蚊虫增多,随之而来的因蚊子造成的传染病也增多。张晓黔走进医院病房,病房内大个头苍蝇乱飞,匍匐于病人身上。“那里的蚊子太有活力,个头比国内的大多了,曲线螺旋上升,手拍根本追不准,拍准了蚊子就是一肚子血。”张晓黔回忆说,好几次下班,她低头看自己一双小腿,密密麻麻全是蚊虫叮咬的红点。

赤几物资极其匮乏,全国有68%的人用不上自来水。“巴塔医院那边的井水碱大,沉淀多,不能喝,我们当时要到60公里以外的内陆井打水。”张晓黔说,由于当地交通不方便,医疗队只能半个月去打一次水,一次拉20桶回来。“有时候一周也洗不了一次澡。”

这对张晓黔来说,不算什么。让张晓黔感到头疼的是,当地还常常停电,手术室的供电难以保障,有时正在手术就停电了,只好打着手电筒做完手术。医疗队员是从各国各大医院选拔的优秀医生,在本职医院做手术时一般有几位专职助手从旁协助,而来到赤几,大多是靠自己“单打独斗”。赤几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由于语言不通,张晓黔与病人之间只能通过翻译来沟通,有时候还会借助简单的英语单词和肢体语言来表达。

尽职尽责、正确决策,做到病人管理有序、手术快速且无并发症,坚决落实安全第一的医疗援助,这是张晓黔援非两年的信念。抵达赤几的第二个月,张晓黔碰到一位19岁的宫外孕产妇,让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来说,宫外孕是存活不了的,但那位产妇的胎儿竟然足月了。”当时患者异位妊娠,子宫破裂,疼得厉害,需要立刻做手术。这是张晓黔从医多年来,首次碰到的病例。

“在缺乏监测条件下,更应该深刻领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通过最基本的视触叩听,延伸思维维度,慎之又慎。”张晓黔反复提醒自己,摆脱对国内各种先进设备、严格制度的依赖,细致观察、多方思虑,以保周全。最终,张晓黔凭着丰富的经验,成功将产妇与孩子抢救过来。为了感谢张晓黔,产妇帮孩子取了一个谐音为“中国”的西班牙语名字,孩子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男孩”。

(作者单位:肇庆市卫生计生局)

栏目:医疗援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