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四驾马车”增强妇幼服务能力
中山讯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年来,中山市民的生育意愿逐渐释放,中山迎来了孕育高峰。不仅孕妇数量增加明显,大龄、高龄产妇以及病理新生儿占比也有显著变化,全市妇幼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中山市通过驱动资源整合、技术支撑、惠民服务、创新宣教“四驾马车”,不断夯实妇幼健康网络,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去年,中山市省内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2.26‰,为近十年来最好成绩。
整合资源 夯实妇幼健康网络
中山市通过优化资源整合,构建了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龙头、助产机构为枢纽、基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该市利用全市妇幼保健与计生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的契机,成立了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在区域妇幼卫生工作中发挥着业务指导、监督管理、质量评价、人员培训、妇女儿童危急重症抢救等职能。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实行合署办公,实现人员、技术、信息、设备互通共享。
该市为进一步健全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管理网络,修订了《中山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助产机构和救治中心的职责和任务。并增设小榄人民医院为市孕产妇救治分中心,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绿色转诊、会诊通道,最大程度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加强技术支撑 提升服务能力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关键。为此,中山以技术培训和考核为抓手,不断促进妇儿保健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
中山市针对高龄高危产妇数量剧增等情况,开展了全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抢救、产科医生+助产士双人新生儿复苏、肩难产处理等专题市级竞赛。而在技能竞赛之前,全市29间助产机构分成5个片区进行全员培训,市级专家现场指导和评点。经此,各助产机构,特别是基层助产机构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悉,该市去年共开展国家、省、市各级专题培训班21期,覆盖全市妇儿保健人员4349人次。
除此之外,该市还定期对全市助产服务机构进行能力评估,每年增加一次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对现有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开展创建妇幼健康优质服务活动,推进各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改善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据悉,该市25家“爱婴医院”2015年均通过国家级、省级复审,其中市博爱医院、小榄人民医院跻身于我省4家“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行列。
落实惠民服务 增强群众获得感
去年以来,中山市、镇两级财政共投入2500万元,用于开展免费婚前孕前检查、免费增补叶酸等“五免两补”检查服务,目标人群全部免费享受妇幼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同时,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去年,全市共发放叶酸1.88万人次,为1.8万对夫妇提供免费婚前孕前检查服务,覆盖率达100%;29间助产机构共为1.7万名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服务,地贫初筛率达97.39%,为符合条件的同型地中海贫血阳性指征的夫妇提供产前诊断补助服务;孕产妇HIV检测率达99.91%,梅毒检测率、乙肝检测率皆达到99.90%;为1万余名新生儿免费提供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服务。
据悉,该市还为产前诊断为重症地中海贫血的夫妇及因重症地中海贫血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提供医疗补助,并为其建立了地贫干预电子健康档案,为接受婚检孕检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夫妇和新生儿建立互联共享的地贫筛查、诊断、产前诊断和随访干预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机构间健康信息共享,各级服务机构分工做好服务人群的跟踪与随访工作。
创新宣教 关怀妇幼健康
在卫生计生妇幼健康常态动态宣传的基础上,该市以大型公益活动为载体,将妇幼健康知识宣教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去年,该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公益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趣味游戏互动、有奖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家庭掌握早期孕育生命健康知识和科学育儿的理念。截至去年底,活动已覆盖全市24个镇区,市级共举办49场,各镇区共举办100场,直接受众达2万余人,满意率达98.15%。较2015年,全市早孕建册率提高了7.84百分点、免费婚前检查率提高了78.91百分点、免费产前筛查率提高了50.85百分点。
今年,该局将开展妇幼暖心惠民服务,制作“母婴爱心包”,为育龄群众及家庭提供孕期保健和育儿保健的信息指引服务。
(中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