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 赞!乘客突然晕厥 省二医护士出手施救 深圳宝安区提升妇幼保健水平 为62家县级医院培训骨科医生 共为梅州培养270名全科医生 个体化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巧搭“邻居节”服务流动人口 蕉岭特岗医师进驻县医院 深圳市:计生特殊家庭喜迎新春 关爱女孩 传递婚育新风 让流动人口温暖返乡 新闻速览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团队:

个体化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广州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策略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完善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晚期患者生存期从13个月延长到27个月,将中期患者生存率从65%提高到77%。日前,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低的临床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完善晚期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手段,提出靶向治疗和维持治疗新方案,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且通过研究表明,使用以卡培他滨作为口服的氟尿嘧啶类药物进行维持治疗,能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从7.8个月显著提高到10.4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并在国际上证实了瑞戈非尼靶向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首次甄别出更为有效的亚群;在国内首次确定了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个体化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组miRNA标签能够预测Ⅱ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风险及化疗的疗效;优化中期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策略,提出应用XELOX方案联合放疗的“三明治”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提高了疗效。此外,该研究团队发现了3个新的结直肠癌易感基因位点,率先研制成筛查芯片,为鉴别高危人群提供了新的筛查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率。团队研制的包括24个位点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预测芯片现已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投入临床试用。

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在国内一百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通过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使大约10%的患者避免了过度治疗。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

栏目:医疗资讯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