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澡有讲究 小心引发皮肤病
洗澡好处多多,不仅能起到清洁肌肤、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等作用,还能使人心情愉悦,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益身心健康。然而,冬天天气干燥,洗得太勤可能会皮肤瘙痒,甚至还容易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卢传坚指出,过度的清洁肌肤或使用温度过高的水烫洗肌肤,往往会使皮肤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干燥、瘙痒、炎症加剧。
水温和环境温度要适宜
水温一般以皮肤稍感温热为宜,大约在36℃~39℃之间。水温太高(40℃以上)会刺激皮疹,产生不利影响,如加重瘙痒、诱发同形反应等;水温过低(34℃以下)则不能较好地软化鳞屑和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皮损消退。另外,还可以根据皮损类型的不同来选择水温,如银屑病寻常型进展期以及红皮病型、脓疱型、渗出型皮损,水温应低一些;而对于静止期皮损,特别是明显肥厚的斑块型皮损,水温则可高一些。
洗澡次数、持续时间和沐浴产品的选择
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已习惯每天洗一次或两次澡。但冬天空气干燥,专家提醒大家,洗澡过勤会伤害皮肤,冬天每周洗澡2~3次是比较合适的。每次洗澡持续的时间应根据所选水温高低以及个人的耐受情况而不同,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洗浴应以不刺激皮损、患者不感觉疲劳、无不适感为度,切忌撕扯患病部位的死皮。在沐浴产品选择上,宜选用弱酸性产品或清水沐浴,避免使用强碱性沐浴产品,以免加重皮肤干燥,诱发皮疹加重。
皮肤补水保湿不可忽略
沐浴后皮肤油脂和水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容易变得干燥,因此,外用必要的润肤保湿剂显得尤其重要。专家指出,润肤和保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润肤重在补水,保湿强调锁水。像冬天这样的季节,补水是抵御干燥最好的方法,但也不要忽视了保湿,如果保湿系统不够健全的话,给肌肤补再多的水分还是容易缺水。在产品选择上,建议选用保湿效果较好的乳液或霜剂,避免使用油分过高的护肤品。
温泉浴和药浴注意事项
温泉浴是应用天然的温泉水浸浴或淋浴。温泉的水质不同,则对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疗效。通过温泉的温热作用,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温泉浴温度应以36℃~38℃为宜,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
药浴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是将煮好的药液稀释后洗浴局部或全身,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大部分皮肤病均可表现为红斑、暗红斑、斑块,或水疱、糜烂、渗液、苔藓样变等皮损,中医常辨证为湿邪、瘀血聚集局部,应以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活血化瘀为大法,常选用苦参、黄柏、茵陈以清热解毒,白矾、枯矾等燥湿杀虫,紫草活血化瘀,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黄精养血祛风、润肤止痒等,对于糜烂渗液等皮损尤为适合。患者可咨询专业中医生后自行在家熬制中药浸浴,或到有条件药浴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通讯员 宋莉萍)
栏目:杏林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