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关节炎治疗保健各不同
关节炎是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据统计,我国关节炎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关节炎的类型有100多种,每种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一样,不同的关节炎,治疗、保健都大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畸性的关节炎,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可反复迁延导致进行性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手指、手腕是最常受累的部位。患者早晨起来会觉得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晨僵现象)等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多种因素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主要针对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而发病。治疗主要是尽早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不再是“不治之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使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大大改善,治疗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控制症状”,而是 “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大小关节多可以侵犯,以小关节更为常见。当患者出现多关节的肿痛,尤其是手指、手腕出现肿痛,一定要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目前有许多血清学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例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使早期诊断类风湿成为可能。此外,还有一些关节炎早期暂时达不到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明确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但有明显的关节炎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未分化多关节炎”,多数也主张早期干预治疗,使疾病尽快控制缓解下来。
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或骨质破坏可以在发病的3个月内就出现。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窗口期(即治疗的最佳时间)是起病3个月内,起病头一两年的治疗非常关键。大量临床案例证实,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侵蚀发生在发病前1~2年内。此时,如不立即进行恰当的治疗,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受损,加大了今后治疗的难度,降低了达到临床缓解的几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分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一是控制症状的药物,又称为治标的药物,主要包括消炎止痛的药物;另一类是缓解病情的药物,又称为治本的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等各种慢作用药和生物制剂。
保健常识: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精神舒畅,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大多数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需要特别禁忌某种食物,不需过分忌口。一般来讲患者的饮食中应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关节功能锻炼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保存关节的活动能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及肌肉萎缩。功能锻炼的方式有很多,可随病变关节部位不同而选择,如手部运动、床上运动、抗阻力运动、扶拐站立及步行等。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量宜从小到大,一般地说,每日的活动量以不加重局部症状为原则,持之以恒。
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主要由于年龄增大、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而导致的关节病变,年龄越大的人群组发病率越高。常见发生在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腰背、颈椎等中轴关节,也可能出现在外周关节,比如手指的第一指关节的不痛结节。
骨关节炎是“三分治,七分养”。由于骨关节炎是因为骨软骨退变和慢性劳损等引起,日常保健主要是减轻关节负重和磨损,尽量减少爬楼梯、爬山、快跑等使增加膝关节磨损的运动,合理饮食和减肥,关节注意防寒湿,保暖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镇痛和保护软骨,晚期可能就要更换人工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
近些年来,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不足40岁初次发病者较20年前增加25%左右,以往是40岁以上的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才可能会得痛风,现在不少20来岁的男性也会发病。
痛风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排泄减少影响尿酸正常排出,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或其邻近组织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发生在拇趾,即第一跖趾关节(其他受累的部位依次是足背、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局部有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在数月或数年后再发作。如不进行积极的防治,发作次数会增加,且受累关节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可形成痛风石及痛风石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致残。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尿酸盐肾病、尿路结石等,晚期痛风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痛风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保健非常重要:
1.戒烟酒,啤酒尤其影响尿酸排泄。
2.低嘌呤膳食。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少吃,主要有:动物内脏(肝、肾、心、脑等)、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广东老火靓汤,其次为海鱼、虾蟹、贝类、牛肉、鸭肉、鹅肉、火腿、种子类食品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米面、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少。应注意烹调方法,如把鱼或肉煮汤,仅吃肉不喝汤,亦可减少嘌呤进入体内。
3.多饮水。痛风患者至少日饮水1500ml~2000ml,增加尿酸的排泄,在多饮水的同时可服些碱性食物或碳酸氢钠,也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4.避免暴饮暴食、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易引发痛风的诱因,避免应用促进尿酸增高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5.除了痛风发作急性期的治疗外,痛风缓解期的治疗更为重要。长期监测和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痛风发作和降低心、脑、肾病变的关键。
(通讯员 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