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23岁女子换心获新生 医生这一行容不得半点疏忽 对症良方解除患者多年痛苦 市内首发“健康强镇战略” 接种疫苗不拥堵零事故 专项检查保“双节”食品安全 走访常态化 信息防“错漏”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23岁女子换心获新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完成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王海芳 华平

▲心脏移植手术完成后,小丹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留院观察。南方日报罗斌豪 供图

23岁的小丹(化名),患有扩张性心肌病。两周前,她一度发生心脏骤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专家说,若不及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小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近日,该院成功为小丹换了一颗健康的“心”,这是该院完成的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是生存的唯一希望

小丹近一年来经常感觉到活动后胸闷、气促。在省内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无法治疗。后来,小丹转诊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医。两周前,她曾发生心脏骤停,经及时有效地抢救,心脏恢复了跳动,但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血液循环难以维持,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专家组讨论后决定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血液循环支持,维持生命。由于患者心功能很差,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维持生命只能赢得数天的时间,若不及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数天后小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

刚刚完成学业的小丹,像所有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生活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即将步入生活、回报家人和社会的时候,死神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残酷地逼近了她。心脏移植手术成了小丹继续生存的唯一希望。

强大团队展开“换心”救治行动

但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供体谈何容易。时间一天一天流逝,离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时间极限越来越近。就在此刻,命运之神眷顾了小丹。她终于等到了成功配型的心脏供体,来自一位被死神夺去生命的17岁患脑瘤的男孩。 9月1日,在院长、教授宋尔卫,党委书记、教授王景峰的关心和支持下,该院组成以副院长、教授刘超为首,包括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心内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检验科、医务科等多学科专家在内的强大团队。

当天晚上7时整,手术室各项准备工作就绪,麻醉师、护士长和器械护士到位。

7时30分,小丹被送入手术室。该院院本部麻醉科主任、教授曹铭辉负责小丹的麻醉,确保麻醉过程平稳顺利。

8时45分,供心准时送达后,该院心脏外科逸仙医学临床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教授郑俊猛和该院心脏外科主任、教授杨艳旗率领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综合团队立即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换心”救治行动。

停顿197分钟后心脏重新跳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紧张有序地默契配合着。随着缝完最后一针,主动脉阻断钳开放,被植入的心脏重新获得了血液供应,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个心脏,一下、两下、三下……这颗心脏在“沉寂”了197分钟后,在一个陌生的胸腔内重新开始跳动。

虽然已是半夜了,但大家没有丝毫倦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黎明时分,新的心脏在小丹的胸腔内终于褪去了“羞涩”和“陌生”,欢快地跳跃起来,正常地发挥着功能,这标志着心脏移植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在心脏外科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丹目前各项生命指标稳定,正在顺利康复中。由于小丹来自农村,长期患病,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该院全体职工自愿为小丹的后续治疗筹募经费。

小丹获得了新生,捐献心脏的男孩也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他的生命。据介绍,这位供体男孩的父母将捐献时间特意定在了曾经他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小小的时间点蕴藏着父母对孩子的无限的眷恋和永恒的爱。无私的父母将对孩子的爱献给了社会,把儿子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捐给了小丹,让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重新获得燃烧的能量。

刘超说,这是医院迎来的重大历史突破。首例心脏移植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医院器官移植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