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正确选择使用不同剂型的降压药 食用小龙虾小心横纹肌溶解 反复流产找不到原因可试试胎盘组织检查 “病从口入”当心感染性腹泻 盆腔积液并不都是盆腔炎引起的 4D防蚊大招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食用小龙虾小心横纹肌溶解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 赖德源

最近,媒体上屡屡见到由于食用小龙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进而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报道,引起不少人的不解和担忧。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病因:过度运动也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是指骨骼肌被急性破坏,骨骼肌细胞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物质进入外周血液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突发的全身肌肉酸痛无力、尿呈酱油色,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头晕,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它最大的危害是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引起少尿和无尿,导致急性肾衰竭。

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很多,包括交通事故、剧烈的地震等引起的严重的肌肉损伤和挤压伤,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引起的肌肉长时间受压,过度剧烈的肌肉运动,癫痫持续状态,休克,高温,过高热、严重电击伤等物理因素。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药物,毒素,感染,电解质紊乱,严重内分泌异常,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非物理性因素。

解释: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或与哈夫病有关

吃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确切原因仍未清楚。但2010年南京曾报告过23例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最终确定病为哈夫病(HaffDisease),症状明确,病因不明,相关患者经及时治疗,预后均良好。

哈夫病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研究发现,引起哈夫病的原因是一种可溶于非极性脂类的未知毒素,该毒素在高温下依然稳定,烹调无法使之消除。其流行病学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哈夫病偶尔呈短时集中发生,与大量食用相关的水产品及个体因素有关。另外在加工制作小龙虾过程中,民间有用“洗虾粉”清洁小龙虾的习惯,因此不能排除洗虾粉的某些化学物质产生消化道症状,其后引起横纹肌溶解征。此外,养殖场的水源污染、酒精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提醒:注意安全食用小龙虾

1、食用小龙虾的选材要新鲜、干净,避免被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

2、食用长时高温烹煮的小龙虾也不能消除其可能带有的毒素。

3、不宜短时间一次进食大量的小龙虾,尤其是平常有多种食物过敏史者。

4、进食小龙虾24小时内如发生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乏力,或排酱油样尿,甚或发生少尿或无尿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说明进食史。

5、检查发现肌红蛋白尿,血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是诊断横纹肌溶解的主要依据,一旦发现血清肌酐水平增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确诊急性肾功能衰竭。

(通讯员 朱素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