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口腔里不容忽视的三大危机 解惑青少年近视眼 白内障手术莫等成熟后再做 孩子上课老“走神”怎么办?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白内障手术莫等成熟后再做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黄仲委

白内障是很常见的眼科疾病。老年性白内障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眼睛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据统计,50~60岁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的达80%,80岁以上的患老年性白内障几乎为100%。白内障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白内障成熟后才做手术已过时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即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一般对于早期白内障,患者可以先尝试滴一些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或服用一些补肝肾明目的中成药等。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的治疗可以达到白内障彻底消失的效果。过去有种说法,就是“等白内障成熟期才做手术”。随着医学发展,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现在白内障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术,手术简便快捷、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程度高,不用等晶状体完全混浊才进行手术。手术的适应症是:视力障碍确认是晶状体混浊导致,远视力低于0.3(或视患者诉求)。为保证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旦视力有比较明显的障碍,可以考虑及早手术。

白内障手术不及时的危害

首先,一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出现较明显视物模糊,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时,仍认为治不治都无所谓。实际上,伴随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高,早日手术,让视力得到改善或恢复,更有利于充分享受人生;其次,中老年人常兼患有糖尿病眼病、眼底出血、老年性黄斑变性等损害视力的眼病,混浊的晶状体将妨碍医生对于其眼底情况的判断,而失去及时、有效治疗的时机,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改变;再者,白内障病程越久,晶体明显混浊或晶体核变更硬,加大手术操作的难度,增大术后反应,延缓视力的改善;最后,白内障由于晶状体过熟而不做手术,有可能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如果“熬”到这时才“被迫”手术,疗效也许大打折扣。

白内障手术几种不做的情况

身体不好,先别做。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尿毒症等,如果体质确实很差,可以先调理后再考虑手术。但是,白内障手术精细,属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于3毫米,手术时间仅仅需要10分钟左右,不但可缩短术后复原时间,更能减少组织伤害,所以只要患者病情稳定,术前做好检查、术中做好监控,手术还是安全的。

不是晶状体混浊造成的视力模糊,不要做。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除白内障以外,较常见眼病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动脉)阻塞、青光眼等。当然如果晶状体混浊也是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考虑做,但是术前就要对术后视力恢复的期望值相应降低。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白内障手术从古老的针拨手术到当今的超声乳化、飞秒激光,但是仍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白内障手术的复明的道理,一是去除混浊的晶体的障碍,二是植入有屈光度的人工晶体,就好像在眼睛里面嵌入一块眼镜片而提高视力,然而,当前的人工晶体没有调节功能,因此植入的晶体如果为了保证视远的要求,视近就不能清晰。对于这个难题,患者最好先要与医生沟通,提出对术后视力的期待(尤其是职业或生活兴趣的需要),医生可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调整晶体的屈光度数,兼顾远、近视力的需求。

(本报通讯员 张秋霞)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