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口腔里不容忽视的三大危机 解惑青少年近视眼 白内障手术莫等成熟后再做 孩子上课老“走神”怎么办?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口腔里不容忽视的三大危机

主讲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潘宣

专家简介:潘宣,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口腔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口腔医学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主委。硕士生导师,教授。

潘宣多年来一直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口腔肿瘤诊治及口腔种植术等方面有较深造诣。能独立开展各类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大中型手术,如舌癌、颊癌、口底癌的根治手术(口、颌、颈联合根治术);颌骨切除术及重建术;保留面神经腮腺全摘术;颞下颌关节成型术等,填补多项医院空白,口腔癌根治术患者5年存活率超过80%,并且保证了患者口、颌功能基本正常。近年来,他先后在国家级及省部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具有良好的医德和师德,长期以来深受患者及学生的好评。

▲潘宣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端,主要由唇、颊、舌、腭、涎腺、牙和颌骨等所组成,具有咀嚼、吞咽、言语和感觉等功能,并维持着颌面部的正常形态。口腔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口腔疾病如龋齿(俗称蛀牙)、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本报特邀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宣教授为读者科普容易被忽视的口腔三大危机——口腔癌、口腔溃疡、蛀牙。

危机一:口腔癌

王先生口腔溃疡好几天了,起初以为是上火引起的,可喝了几碗凉茶吃了几片消炎药后溃疡还迟迟不愈合。两个星期以后,实在疼痛难忍的王先生来到口腔科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溃疡已发生病变,活检后确诊为口腔癌。“口腔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12位,广东每10万人就有1位患上口腔癌。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上皮癌,因发生部位不同分别被称为唇癌、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其中,舌癌占口腔癌发病人数一半以上。”潘宣介绍,“造成口腔癌的原因很复杂,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刺激。全身因素主要指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局部刺激有物理刺激,比如长期口腔溃疡不愈合造成细胞变异,非典型增生;化学因素刺激,比如很多人喜欢叼香烟,就是唇癌发生原因之一;也有一些地区的人喜欢嚼槟榔,易引发口腔黏膜癌。”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了:

溃疡两周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菜花状。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果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张嘴困难,舌头发硬。

如果发现有以上的症状,要及时到口腔科就医检查。“口腔癌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我有一个病例,切除肿瘤现在已经15年了也没事。”潘宣举例。

危机二: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口腔溃疡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口腔溃疡分很多种,很多人单纯的以为口腔溃疡就是上火引起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潘宣说。

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就是我们俗称的口疮,灼痛是其突出特征,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针尖大小的白点,周围充血边界清楚,位置不固定,一般能在10天左右自愈。

单纯疱疹:好发于婴幼儿,早期以成簇的小水疱为主要表现,疱破后会融合成较大的糜烂面或不规则的溃疡。临床上,有很多小孩发烧后会出现溃疡的情况。

癌性溃疡:溃疡形态多不规则,触之硬韧。恶性溃疡病程长,数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或逐渐扩大,常规消炎防腐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恶性口腔溃疡患者可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乏力等表现。

“前两种口腔溃疡与口腔癌关系并不大,癌变几率很低。”潘宣解释,普通口腔溃疡的发生主要与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等有关;也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感冒或全身系统性疾病等情况出现;有些女性会在生理期及更年期激素变化明显时出现;也可能与局部创伤、饮食辛辣油腻过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影响下发生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很疼,有很多患者主动要求医生打几天消炎针,这种做法属于过度治疗。因为口腔溃疡属于自限性疾病,无论打不打针一周左右都会自愈。多喝水,多吃蔬果,注意作息规律,自然就会好了。此外,用舌头舔舔溃疡地方,唾液中含有修复的酶,可以减缓疼痛。”潘宣告诉记者。

危机三: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最终使整个牙齿完全破坏消失。“我们做了个实验,用酸性物质涂在牙齿表面,40分钟以后牙齿就会受到损害。日常生活中食物残渣停留牙齿表面,如果没有刷牙,经过细菌发酵,一个晚上牙齿就有损伤。”潘宣说。根据蛀牙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

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没有疼痛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

“一旦发现蛀牙应该及早去补牙,小的龋洞做填充就好了。如果龋洞变大,伤及牙髓,就要做根管治疗了,根管治疗后牙齿会变脆失去弹性,容易断裂,需要做个冠套,也就我们平时说的烤瓷牙,费用自然就高了。如果任由蛀牙发展,不但整个牙齿会掉,也会对口腔形成长期刺激,就易引发其他口腔疾病。”潘宣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是预防蛀牙以及其他口腔疾病的有效方式。”

(本报记者 赵莹 本报通讯员 王慧 王媛)

栏目:广东名医大讲堂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