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要换了!
5月1日起,我省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替代,并将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我省将实行“1剂IPV+3剂OPV”的免疫程序,即儿童的四次脊灰疫苗接种中,接种1剂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其他三次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不变。也就是说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要换了,对于此次疫苗转换家长们应该知道的是:
◆脊髓灰质炎冷知识
1.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故俗称为“小儿麻痹症”。感染者可能出现肢体麻痹,出现麻痹的病例多数留下跛行等终生致残。
脊灰病毒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共3个血清型。
2. 脊灰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都是脊灰病毒的传染源。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通过粪便排毒时间较长,在整个病程中或病后数周仍可排出病毒,通过污染食物、用具、玩具、手传播。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3. 感染脊灰的症状有哪些?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5~14天。感染脊灰病毒后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不产生病毒血症。4%~8%的感染者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部不适,扁桃体肿大等;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也可出现流行性感冒样症状,如头痛、乏力、关节和肌肉酸痛等。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不发生麻痹,体温较高,头痛加剧,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全身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颈背肌痛,颈强直。1%~2%感染者出现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麻痹,留下终生残疾甚至死亡。
4. 世界和国内还有脊灰吗?
1988年,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启动,此后,全球范围内脊灰病例减少了99%以上,但近几年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地方性传播仍在继续。
我国自1965年起开始全国范围内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病例数开始下降。自1994年以来已无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并于2000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由于全球仍有国家脊灰流行,我国近几年偶发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通过采取一系列应急免疫措施,均及时阻断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我国的传播。
◆疫苗知识
5.OPV和IPV有什么区别?
OPV是用脊灰野病毒株经过细胞传代复制后致使病毒毒力减弱后筛选得到的疫苗株制成的,含有减毒脊灰活病毒。IPV通常由遴选的脊灰野病毒株或者脊灰疫苗株经甲醛灭活制成。
IPV为注射接种,OPV为口服。OPV分固体(糖丸)和液体两种。
IPV现阶段没有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OPV在极罕见情况下可能发生疫苗相关脊灰型麻痹。但OPV在建立肠道免疫方面比IPV效果好。
6.什么是脊灰疫苗转换?
为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病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需要从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改变为使用脊灰病毒灭活疫苗( IPV)。我国采取逐步替换策略,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在常规免疫中首剂接种IPV,替代OPV。在还需要继续使用OPV的阶段,由于目前已无Ⅱ型脊灰野病毒病例,而OPV中Ⅱ型组成部分容易导致VDPV病例并可能引起暴发,需要停用OPV中Ⅱ型组成部分,用二价OPV(bOPV)替代三价OPV(tOPV),同时封存Ⅱ型脊灰病毒。
7.为什么我国实行1剂IPV+3剂OPV的免疫程序?
首先,IPV和OPV一起使用对儿童起到的保护效果更佳。IPV可减少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生。而OPV能够提供更强的肠道保护力,可有效阻断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传播;其次,考虑全球消灭脊灰还未结束,我国为防止输入脊灰野病毒传播,需要建立牢固的脊灰肠道免疫,因此不推荐全程接种IPV,而是需要在接种1剂次IPV后,尽早接种OPV;最后,根据全球消灭脊灰趋势,我国需要引入至少1剂IPV的接种。
◆接种须知
8.如何接种脊灰疫苗?
IPV接种剂量为每次0.5ml,上臂三角肌或者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液体剂型bOPV口服,每1次接种剂量为2滴(相当于0.1ml),糖丸剂型bOPV口服,每次接种剂量为1粒。
9. IPV、bOPV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如果不能,应该间隔多久?
根据现有数据,灭活疫苗与其他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不会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IPV可以与免疫规划的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为了避免发生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后处置的复杂性,建议尽量避免IPV与其他第二类疫苗同时接种。因此如有需要,IPV与其他第二类疫苗接种间隔在2周以上,且优先保证免疫规划IPV的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脊灰疫苗与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以同时接种。
10. OPV有哪些不良反应?
少数人接种后可发生一般反应,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全身反应,症状轻微,一般在2~3天内自行消退。接种后很少发生异常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极罕见。VAPP发生概率极低,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免疫缺陷者中,以首剂接种者多,后续接种者少。
11. IPV有哪些不良反应?
少数人接种后可发生一般反应,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或出现发热、烦躁、呕吐、腹泻、嗜睡、皮疹等全身反应,症状轻微,一般在2~3天内自行消退。接种后很少发生异常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极罕见。
12. 儿童接种IPV或bOPV后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一般反应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发热在37.5℃以下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发热超过37.5℃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毫米)者一般不需处理;15mm~30mm者可用干净的毛巾裹上热水袋热敷;>30mm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节选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脊髓灰质炎疫苗转换工作宣传沟通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