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构建“全覆盖”山区卫生监督协管体系
卫监协管服务延伸至村级
罗定市卫生管辖区域广,辖区共有4条街道17个乡镇306个村(居)委,辖区内人口众多,总人口高达120多万人,然而,该市仅设有卫生监督所1间,属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执法人员10人,执法人员少与公共卫生问题频发的矛盾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该市卫生计生局通过构建“四、三、二、一”卫生监督机制,将卫生执法监督哨点前移,构建全市、全局一张卫生监督网的格局,筑牢“全覆盖、规范化、高效能”的山区卫生监督协管体系,有力地遏制各类卫生违法行为。
四统一:构建全覆盖卫监协管网
该市依托全市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四个统一工作机制,构建全市全覆盖的卫生监督网。一是统一设立协管室,根据《罗定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统一设立独立的卫生监督协管室。2012年至今,全市共投入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经费500多万元,主要用于协管室的设置、办公设备的配备等。要求设立独立的协管室,配备独立办公设备、设施;二是统一配备专(兼)职协管员,每个协管室配备不少于3名协管员,协管员列入所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编制管理,卫生院院长(中心主任)主管协管室,所有协管员均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且通过卫生监督协管员综合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卫生监督协管证》、《卫生监督协管员聘任证》后,由市卫生计生局聘为协管员,持证上岗,统一备案,目前该市共聘有卫生监督协管员104名;三是统一工作机制,由市卫生计生局制订统一协管工作制度、标识、证件、制服、办公场所标识牌以及工作档案记录表等,并上墙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四是统一配备卫生监督协管设备,如统一卫生取证配备,照相录相机、录音笔、摄像机以及交通工具等一应俱全。
三提升:卫监协管服务延伸到村级
2014年起,罗定市探索农村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拓宽协管范围,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延伸至村级。一是提升村级卫生服务站协管人员的资质级别。所有村级卫生监督协管信息联络员,必须至少有1名在卫生服务站和行政村卫生站中持有合法执业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二是提升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时效。协管信息联络员主要职责包括辖区内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以最迟1小时内报告至镇卫生监督协管室,并在上级人员到来前尽最大能力救治患者和控制现场;三是提升村级卫生服务站协管人员的管理级别,所有协管人员全部归市卫生监督所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调配。通过服务网络的有效延伸,形成了市、镇、村三位一体的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高效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体系。
二检查:发挥卫监协管员前哨作用
卫生监督协管员主要是协作作用。一是日常检查,协管员对辖区可能存在的公共卫生安全情况进行排查,如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如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文书、电话、微信等方式,向市卫生监督所报告督查情况,通过哨点关口的前移实现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二是线索检查,对于群众的投诉举报,由协管员先行前往核实、排查,对现场进行保护,并简单调查了解情况,为监督员立案查处节约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充分发挥了协管网络的前哨作用,实现规范化的卫生协管巡查工作机制。
一机制:筑牢卫监协管服务体系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罗定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初见效,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体系。2013~2015年,由卫生监督协管员摸排发现的非法行医及其他线索共116条,协助卫生监督所核查的线索116条,核实线索22条,立案22宗,医疗秩序明显规范。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得到改善,至今未发现介水传染病流行和生活饮用水突发事件,为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