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癌症七大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新诊断癌症病例为307万,占全球总数的21.8%,如此庞大的数字证明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兄弟癌”、“姐妹癌”、“父子癌”一人患癌全家得癌?癌症会传染?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了?这些问题是危言耸听还是有科学道理?
误区一:癌症会传染?
恶性肿瘤是不会传染的,虽然兄弟、夫妻、父子同患癌症的病例不少见,从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来看,家人同患癌症的比例占癌症总发病率5%左右,可是这并不代表癌症有传染性。肿瘤细胞裂变的速度比正常细胞快8倍,当癌细胞复制它的DNA并分裂增殖时,每个子细胞都有相同的癌基因,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在患者体内能够扩散和转移,痰培养检出癌细胞,但它不会像病毒、细菌那样,由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诸多因素。夫妻、兄弟、父子等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都较为接近,如果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好,自然就有可能导致共同发病的几率增加。
误区二:癌症会遗传?
癌症的发生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鼻咽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可是这并不是直接遗传癌症。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0%的肿瘤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中医讲求“治未病”,我们应该定期体检,特别对于4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应注重对肺、肝、食管、胃、结直肠等身体部位的检查,女性除以上项目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子宫、宫颈、卵巢的检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误区三: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了?
现在很多人常规体检都会检查相关抗原五项、相关抗原七项(男性),或是其他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升高并非一定就是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是诊断鉴别疾病、确定治疗方案、预后判断的比较重要的指标,但不能仅凭单纯的肿瘤标志物指标来诊断恶性肿瘤,就像鼻咽癌的发病跟EB病毒存在很大的关系,但尚无法证明EB病毒是鼻咽癌的唯一病因,很多人存在EB病毒阳性,也没有患鼻咽癌。
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者不用过度惊慌,可做进一步检查排除癌症可能,也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如果复查数值仍一直维持在参考上限的临界水平,则意义不大,若数值呈进行性升高,则要高度重视。肿瘤标志物升高受炎症、怀孕、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等都可能影响其数值变化。此外,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候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
误区四: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小效果更好?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癌症的靶向药物也不断进入市场,成为肿瘤治疗炙手可热的新方式。医生和患者中不乏有把靶向药物治疗当成肿瘤治疗的“万能药”,但这并不意味着靶向药物效果就更好。
靶向药物要用得对,首先要明确是否适合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某些靶向药物使用前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测,需要清楚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是否有符合相关的靶向药物“打击”的位点,确定患者是否有“敏感”的靶点,靶向药物才能起效。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患者是花了钱也没疗效。
误区五:选择纯中医治疗癌症效果更好?
有些癌症患者,听到手术、化疗、放疗都感到害怕,他们认为中医无创。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想法是不利于恶性肿瘤治疗的,这类患者对中医药治疗寄予过高的期望。中医药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扶正抗癌的作用。对于多数的癌症,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是否采用中医药治疗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于年龄较大、情况较差、细胞分化较好、肿瘤进展缓慢、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可予单纯中医药治疗。但对于恶性肿瘤,许多临床的经验已证明,单一的治疗手段都不太理想,相反,中西医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更有效。因此,中西医共同治疗癌症没有矛盾,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有协同作用,不应被截然分开。
误区六:西医束手无策时才寻求中医药治疗?
很多肿瘤患者到了晚期,肿瘤负荷过大,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穷尽各类西医手段的治疗后,再来寻求中医药治疗,无异于螳臂当车。其实中医药的特点,就如我们熬煮药材,要细火慢熬才会出药效的,因此,中医药的治疗要尽早介入,在机体能正常吸收代谢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并不仅仅在晚期,而是全程参与癌症各个阶段中。如术后以中医药扶正培本为主的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放化疗治疗时,中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中晚期患者,可起到延缓肿瘤发展,改善症状的作用。
误区七:经常服用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就能防癌?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谈癌色变,不乏有人会积极寻求预防癌症的方法,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家属们长期服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以期预防。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很多中药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红豆杉等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也是肿瘤科医生常用的组方用药,可是并不能把这些药物当成预防性用药。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不是单一的抗肿瘤就可以达到预防的作用;另一方面,中药有温热寒凉之分,有四气五味之别,中药的使用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选择,因人而异才能达到其真正的疗效。
(本报通讯员 张秋霞)
栏目:杏林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