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疫苗那些事儿 揭开药物基因检测神秘面纱 怀孕后发现子宫肌瘤,要不要终止妊娠? “糖妈妈”生育,孕前须做咨询评估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疫苗那些事儿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邓惠鸿 吴承刚

18世纪,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发现接触牛痘病牛的挤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他改进了接种方法并取得了人体试验的成功。人类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历史由此开始。两百多年来,不断有新的疫苗问世,他们为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又存在什么风险?面对风险,打还是不打?本报邀请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邓惠鸿主任医师以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所副所长吴承刚主任医师带你了解疫苗那些事儿。

溯源疫苗

18世纪末,一名叫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的乡村医生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接触牛痘病牛的挤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爱德华·琴纳将挤奶员手上的牛痘溃疡材料接种于一名8岁儿童的左臂。接种后,种痘部位局部出现溃疡,但没有全身发病,从而证实了牛痘能预防天花。据资料显示,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爱德华·琴纳牛痘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天花被人类制服,疫苗学与免疫学也由此诞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免疫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唐宋时期已有接种人痘的记载。当时的人将患者的脓疱干燥或干的结痂制成粉,用管子吹入健康人的鼻子内或附着于棉花上塞入鼻孔,用这些非常朴素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到了清代,清政府把人痘接种列入政府计划予以推广,随即传入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国。

接种疫苗有什么作用?

根据199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全球减少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共15719万例;减少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麻疹死亡共296.2万例。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结核、破伤风6种传染病发病人数减少约3亿人次;对儿童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后,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到1%以下。

“接种疫苗不仅可以让受种者获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还可以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使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也可以得到保护,从而阻止相应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它成功地消灭了天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功范例。” 邓惠鸿表示。

疫苗有哪些种类?

按是否收费来划分: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比如我国政府规定接种的卡介苗、乙肝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比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

按性质来划分:灭活疫苗、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

按使用方法可划分为:注射用疫苗、划痕用疫苗、口服用疫苗和喷雾用疫苗。

一类苗和二类苗有什么区别?

第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公民有义务需要接种的疫苗。第一类疫苗范围,是根据国家的财力、我国传染病流行的情况来决定的,是为了优先控制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但是,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的品种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提高,原来属于第二类疫苗的产品,也有可能被纳入到第一类疫苗进行管理。比如,2002年前接种乙肝疫苗都是由受种者承担一切费用,但是,根据预防控制乙肝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该疫苗由原来的第二类疫苗变为第一类疫苗。

进口疫苗一定比国产疫苗好?

目前我国的疫苗评价标准和安全性指标,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部分标准高于欧盟标准。在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比拼中,无论安全性还是免疫有效性,都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儿童接种疫苗的10大理由

1.保护孩子健康是父母的义务和职责,其中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最好方法;

2.接种疫苗可避免患上疫苗可预防的严重疾病和并发症,如截肢、肢体麻痹、听力丧失、抽搐、脑损伤和死亡等;

3.麻疹、乙肝、流脑、乙脑等仍然会感染儿童,威胁健康,甚至死亡;

4.虽然疫苗可预防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或实现无病例,但麻疹、乙肝等发病仍较普遍或脊灰极易从国外输入;

5.许多孩子不打疫苗可导致疫苗可预防疾病暴发;

6.疫苗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

7.世界卫生组织,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均强烈推荐接种疫苗保护孩子健康;

8.接种疫苗可保护您周边的家人、亲戚、朋友等;

9.接种疫苗者可保护太小或有接种禁忌无法接种疫苗的人;

10.公众有通过接种疫苗维护社区健康的义务。

接种前家长该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例如,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哪些情况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急性疾病:如果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发现曾经接种某种疫苗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神经系统疾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栏目:疫苗知多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