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勇敢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平时跟同事、家长聊天时,总有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够勇敢、爱哭、怯懦,处处、事事需要大人陪着,让他们很是苦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他们不勇敢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想培养出有主见、有勇气、有竞争力的孩子,需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勇敢面对疼痛
点点从小到现在,打针从没让我们操心过。
几个月大的时候打预防针,懵懵懂懂中被扎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大哭,针头已经拔出,待她酝酿了情绪准备嗷嗷大叫时,我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摇铃,摇着它“铃铃铃”的响,她的注意力被铃铛吸引,出了注射室,就忘了被扎这回事。长大一些后,去打预防针时,看到医院里的孩子哭得那么伤心,她也很害怕。于是我跟她说:“打针只有一点点疼的。”我用指甲稍稍用力戳戳她的手臂,按出一个指甲印来。并跟她说:“跟这个差不多。你觉得疼吗。”“一点点。”“那一会打针也不用哭,是不是?”她点了点头。
我们谈话时,我的表情始终是轻松的,让她觉得打针不是件什么大事,同时也让她有一个心理预期,打针是有些疼的。如果我们一味哄骗孩子说打针不疼,而针头扎进去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孩子会认为大人欺骗了他们,那么下次再怎么哄也没用了。
其实儿童的忍耐能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能达到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概半年前,点点3岁半。一次吃晚饭时,她不小心滑倒,下巴磕在饭碗上,砸出一个深深的口子,顿时鲜血流满衣襟。我吓得双手直抖,一时间慌了神。点点“哇”地大哭起来。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立即帮她止血,抱着她去医院。
那道口子足足有三厘米长,医生说必须缝针。我装着很镇定地跟点点说:“点点,要缝针,伤口才能愈合。”“很疼吗?”她吃力地问。“疼,宝贝。不过应该没有你刚刚摔的那么疼。妈妈会陪着你。疼,你就哭出来,但是别太用力,拉扯到伤口会更疼。眼泪流到伤口里会使伤口发炎。”医生进来缝针了,叫了两个护士帮忙,还让我紧紧抓住点点的脚,让她一丝都不能动弹。缝针时,我轻轻地叮嘱点点:“宝贝,不能动哦,一动医生看不见伤口,就不能正确地给你缝针了。”同时紧紧地抓住她的脚。然而缝针却异常顺利,她躺着一动不动,也没吭一声。我看着针头穿过她的肉里,线在那鲜红的肉里打了结,一连缝了三针。点点坚强地撑到最后,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却始终没有哭出来。医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说:“小朋友,你太勇敢了,真棒。”
勇敢接受失败
三岁之前的点点是一个输不起的孩子。吃饭她要第一,明明每次她吃的都是最后,但第一名要颁给她。玩保龄球,倒下最多的永远要是她的,少了就用脚踢倒。她输不得,失败了就哭闹、生气。一直以来她听到的是太多的赞美,懂事、漂亮、聪明……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也秉着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她只能听表扬的话,不接受批评和失败。我开始反省自己。
我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她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对待失败。点点的睡前故事只有一个——《小蚂蚁上学》。这是我给她编的故事。我根据她的表现,编出一系列我想要她学习的各种行为的故事。当我发现点点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时候,我们故事的主题就变成了小蚂蚁如何面对挫折。我用小蚂蚁的故事告诉她,小蚂蚁在失败的时候总会对自己说:“没关系的,我可以再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因为故事是自己即兴编的,所以不是很完善。很多情节我说的跟上次不一样时,她就会纠正我。慢慢地,我们的睡前故事就变成了我们俩一起编。
渐渐地,我发现她不再执拗,对待失败时也很坦然,有次我在为忙活了很久因没有保存而丢失的资料懊恼时,她走过来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没关系,失败了,再来一次。”我莞尔一笑。
我们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但人生的路要自己去走。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把忧愁转变为所得,把辛酸转变为甜蜜,把灾难转变为幸福。
(作者单位: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办事处)
栏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