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粉色外套的癌症小患者
今年春节期间,汕头的天气阴雨寒冷,而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医生们像往常一样,早晨7点多钟就开始上班了。病人依然很多,在这些患者中,有一位显得尤为特殊,那就是一位年仅6岁身患肿瘤的小女孩。
“佳妮又来了啊!”一个穿着粉红色外套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走进了病房,当班的护士姐姐们都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爱怜地抚摸着小女孩的脑袋。
“林佳妮(化名),女,6岁,主诉发现双侧颈部肿块3个月收入院,入院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及双肺转移。”这是记录在病案上的资料,让人看了心酸。
别看护士姐姐们在小佳妮面前都是笑容满面,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偷偷抹过眼泪—— 一个6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让她受这种苦……
小佳妮和护士姐姐们这么熟是因为她并非第一次来住院。初见小佳妮,是在半个多月前,那时候的她,比现在看起来更瘦弱一些,脸上带着一丝不健康的青色。
首次入院前,小佳妮就已经在省城的医院做了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辗转来到我们医院门诊,被头颈科主任彭汉伟教授收入院进一步检查。入院的时候小佳妮的情况不是很好,由于肿瘤累及颈部的神经和气管,会有间断发作的呼吸不畅,更严重的是肺部数不清的转移瘤,让咳嗽声成了她在病房里的一道“标志”。
彭主任召开了多学科会诊,最根本的治疗方案是对颈部的病灶进行手术切除,而对肺部的病灶进行术后核医学治疗。然而,要是问题这么容易解决就好了。摆在我们眼前的是,颈部肿瘤侵犯的范围这么广,手术能切干净吗?手术后气管阻塞呼吸困难怎么办?肺部的肿瘤侵犯了肺实质,术后呼吸功能无法恢复怎么办?
彭主任把小佳妮的资料上传到了全国甲状腺肿瘤专家学术交流微信群上(化名),请群里的专家们出谋划策。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和我们院内的会诊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先进行短期内分泌治疗,如果有效,评价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则把内分泌治疗维持一个月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再进行核医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初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经过3天的用药,小佳妮的呼吸不畅以及咳嗽症状有了改善,也不用整天躺在病床上,不用总是吸氧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小女孩原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
她可不爱穿病人服,只喜欢穿着自己的衣物——白色的毛衣和粉红色的外套。于是我们总能看到一个粉红色的小身影紧跟在护士姐姐们的屁股后面,目不转睛地盯着护士姐姐们做事情,每次总得等到妈妈喊她吃饭,才愿意回到自己的床位。
病房里按规定是要保持安静的,不许高声喧哗,不许快速奔跑。然而在看到她跑动的时候,没有人忍心说她,因为她跑不了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
尽管内分泌治疗有效,但是只能短时间内缓解病情,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还是会继续增长。按照规定,手术前必须要详细告知家属病情以及手术中、手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才能进行手术。手术前一天,佳妮爸爸和妈妈一起来到办公室,看着高高瘦瘦、脸上写着“老实”二字的男人以及神色疲惫却依然坚强的女人,我有些犯难。
当初的专家交流群上,讨论的不仅仅是治疗方案,有些专家善意地指出,手术能不能做,还要看看医患关系怎么样。潜台词说的是,这样高风险的手术,万一失败了,家属能不能理解,会不会闹事?
然而,看着眼前的二位,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赌咒发誓什么。记得当初小佳妮刚来的时候,我总见不着她爸爸,还以为他们的家里属于重男轻女的那一类,于是悄悄问了一下小佳妮,爸爸去哪了。“爸爸去打工,挣钱给我治病,还要养弟弟。”听到小佳妮怯生生的回答,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突然明白了他们从省城回来的原因,也许是经济上支撑不住了……
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我们说得不多,手术的困难、风险早已经说过好多次了。去掉一切例行公事的长篇大论,剩下的就只有相互的信任。
手术进行了整整8个小时,从小佳妮进手术室到她出来,佳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一直在手术室外等着。手术结束之后,尽管带着一脸疲惫,彭主任依然亲自到手术室门口给焦急等待的亲人们报喜。
“手术很顺利!”
不仅手术顺利,小佳妮术后的恢复也很顺利,然后又接受了核医学治疗,肺部的肿瘤也有好转,只是未能彻底消退。
尽管肺部的肿瘤无法根治,但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度很低,小佳妮还是有可能长期生存的,许多老专家们都接诊过带瘤生存几十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小佳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来我们医院复查,进行维持治疗。每次见她总是感觉她很文静,也许只有相处久了才能见到她调皮的一面。这么惹人爱怜的一个小女孩,大家都希望她能继续坚持下去,希望能看到她长大,像健康人一样地生活。
现在对于癌症,医生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是带着希望,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帮小佳妮向命运借到五十年,也许就能活着等到能够彻底治愈的那一天。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