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沉默杀手卵巢癌 BRCA基因检测早发现 又是蚊子在作怪——黄热病 季节性流感高发 家长该如何应对 幽门螺杆菌 灭还是不灭? 肺结核离你并不遥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沉默杀手卵巢癌 BRCA基因检测早发现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康佳丽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 和秀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妇科肿瘤的首位,有女性“沉默杀手”之称。临床上,卵巢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难以发现,一旦被发现很多患者已处于中晚期阶段。目前卵巢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如果有家族病史,建议这类女性做BRCA突变基因的检测。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成年女性的卵巢大概是4cm×3cm×1cm,重约5~6克,卵巢虽小,却是决定女性性征和生育功能的重要器官。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能够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女性全身各个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让女性保持女性形态,同时,由于它能产生卵子,所以承担着女性生殖功能的重要使命。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妇科肿瘤医生苦苦追寻的目标之一。卵巢位于人体盆腔的深部,而且体型很小,早期卵巢肿瘤症状不明显,有症状有可能也是胃胀、腹痛等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当患者出现腹水、下腹部包块大等症状时,很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女性在做B超检查提示卵巢上有肿块,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是肿瘤,医生一般会综合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肿瘤指标监测等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如果肿瘤比较小,长得慢,包块活动性好的,良性肿瘤可能性大一点;如果在短时间甚至2~3个月内就长得很快,包块变硬,活动性不好,周围界限不太清晰,就有恶性肿瘤的可能。而且,抽血化验肿瘤指标CA125 、HE4(H14)高,BRCA基因突变风险也高,那么,恶性的机会就很大。“不过,这些检查都不能最终确诊卵巢癌,最终判断肿瘤良恶性还是需要手术把肿瘤切除下来,送病理化验才能确诊。”专家表示。

绝经女性需警惕卵巢良性肿瘤恶化

50多岁的梁女士处于绝经阶段,有时偶尔感到腹痛,检查发现卵巢内肿瘤有2cm~3cm大。医生建议她做手术切除肿瘤,而梁女士考虑到症状也不是很明显,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可以躲过一劫。后来再来复查时,肿瘤已经长到了7cm,经过手术切除肿瘤后,经病理检查,发现有部分肿瘤已经恶化了。

如果年轻的女性朋友在检查时发现卵巢上有肿块,考虑到患者处于生育年龄,没有闭经且无家族病史的情况下,发现有2cm~3cm良性的肿瘤,也有可能是生理性的良性肿瘤,有的会自行消失或者通过吃药会慢慢消失。而绝经后的女性,生理性肿瘤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如果不切除,肿瘤很可能进一步恶化,最坏的结果就是导致卵巢癌。

BRCA基因检测和定期妇检是预防方法

由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早期症状又不明显,目前BRCA基因检测对于卵巢癌的预防有着重要作用,会对可能出现卵巢癌的概率有所提示。此外,定期做好妇科检查也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女性最好能每年做至少一次妇科检查和盆腔超声,如出现了腹胀、腹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有些女性患者多年不做妇科检查,出现症状后才检查发现巨大卵巢肿块,治疗很棘手,这种情况都是因为不注重体检所致。另外还应对以下情况引起重视:

腹胀、腹围增粗、腹部肿物:受肠蠕动及体位变动的影响,卵巢囊肿可在盆腔内移动牵拉,使得卵巢囊肿患者出现下腹或髂窝部出现有充胀、下坠感,因此下腹胀是很多卵巢囊肿女性朋友最先感觉到的不适感,很多卵巢囊肿的女性患者还往往是先觉察到自己的衣服或腰带变紧了,才意识到腹部增大,或是腹胀不适时按压腹部而无意中发现腹部肿物,出现这种情况即应高度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

腹痛:卵巢肿瘤扭转的蒂由骨盆漏斗、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当发生急性蒂扭转时,典型的症状是体位改变后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不全扭转的话可以自然复位,疼痛随之缓解。此外,恶性囊肿多引起腹痛、腿痛,疼痛往往使患者以急症就诊。

压迫症状:当巨大的良性卵巢囊肿充盈整个腹腔时,使得腹腔内压增加,可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腹壁及双侧下肢水肿,而固定于盆腔的恶性卵巢囊肿压迫髂静脉时,往往可引起一侧下肢水肿,盆腔腹腔脏器受压,还可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便急或大便不畅等现象。

月经紊乱:卵巢本身的内分泌功能可能因肿瘤压迫受影响,或肿瘤导致盆腔的血管分布改变,引起盆腔充血,可引起月经紊乱。

(本报通讯员 黄月星 林惠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