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肾病从娃娃抓起
今年是第11个世界肾病日,主题是“预防肾病,从娃娃抓起”。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发病率为10.8%,全国约有1.2亿患者。小儿肾脏病发病率从80年代的2%、90年代的3%、2002年的4.8%在不断上升,儿童肾脏病有持续增高的趋势,全国3亿多儿童就有200余万肾脏病患儿。儿童期85%的急性肾炎患者可以得到治愈,但是仍有15%的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者慢性肾衰竭,儿童慢性肾病(简称CKD)发病率为15.0~74.7/100万人,慢性肾衰竭正以每年13% 的速度递增。一些儿童在出生就患有肾脏疾病,有的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发生肾衰竭。临床研究发现,低体重出生儿,即出生时体重轻于2500克的新生儿,未来患肾脏疾病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新生儿。因此,女性在生育前确保自身的健康,怀孕期间严格定期检查,避免早产和生产低体重儿或者其他非健康生育的情况发生,才能最大限度规避产生患有肾脏疾病婴幼儿的风险。早期筛查进行干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肾脏病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等恶性肾病的有效措施。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肾脏病的征兆?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儿童期尿路感染是儿童最易患的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与很多疾病不同,其发病具有隐匿性。一些不起眼的皮肤脓疱疹或感冒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肾病的祸首。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会有感冒样症状,这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引起。链球菌感染时细菌或细菌的某一部分进入机体,成为抗原,机体识别抗原后产生抗体,产生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物,经血液循环沉积进入肾脏,导致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在小儿肾病中比较常见。链球菌可存在于每个人的口腔里,正常情况下本身并不致病,但是如果因上呼吸道感染时,有“致肾炎菌株”链球菌感染,就会导致肾脏疾病。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有持续感冒不愈、没有精神、低热、咽痛、小便时泡沫多且不易扩散;或者有尿红,甚至血尿等现象时,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要警惕儿童肾脏病?
虽然肾脏病早期常常隐匿,但一些蛛丝马迹会在不同场合出现,及时发现孩子患有早期肾脏病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尿液就可看成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因此,建议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尿色、尿量,为孩子定期做尿液检查。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儿童肾脏病:
排尿异常(尿频、尿痛、尿急、多尿、少尿、夜尿增多等)。
尿色异常(泡沫尿、混浊尿、红色尿等)。
不明原因的眼睑或下肢水肿。
不明原因的贫血。
乏力、食欲减退。
高血压。
胎儿产检有泌尿系统异常。
有肾脏病家族史。
出现以上情况,家长都应注意肾脏病可能,应及时到儿童肾病专科就诊。肾脏患病时也可伴发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如眼科(圆锥形晶状体)、耳科(感音神经性耳聋)、内分泌科(消瘦、身矮、两性畸形)、儿童发育行为科(尿频、遗尿)等,此时也应当到肾脏专科门诊进行咨询检查。
如何预防儿童肾脏病?
预防围产期儿童肾损伤。除了先天性肾病的儿童,即使在儿童时期没有明显肾病者,围产期事件也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健康。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增多,围产期风险大大增加,早产、生产低体重儿几率增加。一此接触肾毒性药物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可能存在肾脏损伤,但不易被发现。各种不同原因造成儿童的急性肾损伤都可能产生长期后遗症,导致多年以后发生慢性肾病。大量数据表明,成年人的高血压、蛋白尿及慢性肾病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异常。有些较轻型的先天性肾及泌尿系统畸形患者可能在成人后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特别是40岁~50岁时。
禁止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对儿童肾脏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尿常规检查、泌尿系B超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儿童肾脏病十分重要。远离酒精及烟草、限盐、饮食能量控制、适当运动、健康的饮水是预防肾脏病的健康生活方式。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比如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防治感染、慎用肾脏损害药物,如存在肾脏疾病的高危因素,肾脏科门诊定期随访。
如何送检一份合格的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发现儿童肾脏病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尿液检测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正确收集标本。家长需要注意的是,除特殊要求外,所有检查都应采集中段尿标本,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经血、粪便等。家长在家中采集要保证容器清洁、干燥、有盖,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如薄型塑料容器等),可避免玻璃瓶(药瓶)清洗不当而造成的污染。应于留取尿液后30~60分钟内送检,超过两小时的标本应置于4℃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8个小时)。新生儿、婴幼儿(女)留取尿标本时要特别注意,收集标本前擦洗外阴,然后将瓶口紧贴尿道口,并适当固定之;新生儿、婴幼儿(男)留尿时须将瓶口套住阴茎,再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