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转诊渠道畅通 分院实力提升 让群众“用得放心吃得健康” 为设计新型抗生素提供新靶标 先天性白内障治疗获重大突破 “达芬奇”远端胃癌根治手术 省二医引进医务社工成广州首家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志愿者“学雷锋” 疑惑:送不出去的红包 全面两孩宣传如火如荼 开展宣传巡回服务活动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山一院揭示革兰氏阴性细菌耐药发生机制

为设计新型抗生素提供新靶标

彭福祥

广州讯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外科实验室教授王文见与英国East Anglia大学Prof. Changjiang Dong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β-桶状装配机器(beta-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 BAM)复合物的整个结构(由5个蛋白组成),发现BAM的五个亚基(BamA至BamE)先构成一个环状结构,然后通过“旋转和插入”机制将外膜蛋白嵌插入细菌外膜,这是他们围绕耐药细菌防御屏障研究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膜主要由脂多糖(LPS)、磷脂以及嵌插入脂质双分子层的外膜蛋白构成,它是细菌抵抗抗生素和人类免疫系统攻击的防御屏障。外膜蛋白是细菌外膜的主要功能行使者,它们大多数为β-桶状结构,需要BAM系统折叠、嵌插入细菌外膜。破坏BAM系统的功能可阻止外膜蛋白的正常组装,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在世界范围内,感染性疾病已成为第二大死因。由于缺少包含BAM系统全部组分的复合物结构,BAM系统各组分的准确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转运、折叠、嵌插外膜蛋白进入细菌外膜的分子机制一直难以被阐明。随着耐碳青霉烯、多粘菌素等革兰氏阴性菌的出现,人们强烈意识到研究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耐药发生机制的迫切性。

上述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外膜蛋白的折叠、嵌插机制,而且为设计防治超级耐药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靶标和结构基础。由于人类线粒体外膜蛋白的组装机制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一致,而线粒体外膜蛋白功能异常与糖尿病、帕金森病和其他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该研究成果还有助于阐明人类相关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彭福祥)

栏目:医疗资讯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