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要闻 我省成功分离出全国首株寨卡病毒 我省六项科研成果荣获首届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 本报十几件作品获“好新闻”奖 新闻速递 为公立医院改革树立新标杆 及早部署 防控效果显著 我省中医医疗资源服务统计调查工作启动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我省成功分离出全国首株寨卡病毒

为我国寨卡疫情防控关键技术奠定科学基础

梁宁

本委讯 近日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2月22日,该中心协同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科研攻关,在广东和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下,经乳鼠颅内接种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并成功传代,属全国首次。2月24日,该中心又完成了广东首例输入病例唾液标本中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该项成果为我国防控寨卡疫情关键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

今年2月,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输入广东后,省疾控中心立即采集了患者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在开展各种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指导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开展应急科研攻关。

“寨卡病毒感染后患者的病毒血症期非常短,给病毒分离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首席专家柯昌文介绍,“由于寨卡病毒的细胞培养分离率极低,我们这次选择的是乳鼠颅内接种标本分离寨卡病毒。这种方法对实验室条件及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在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高福院士的技术指导下,省疾控中心科研团队将患者的血清、唾液和尿液样本接种到乳鼠颅内,最终成功从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一株寨卡病毒。这也是迄今我国首次分离到的寨卡病毒。

此次寨卡病毒的成功分离,为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了先决基础,为评估我国主要蚊媒及基因工程蚊媒对寨卡病毒的易感性、传播效能等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并可用于寨卡病毒致婴儿小头症及格林-巴列综合征的致病机制研究,对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传播及爆发意义重大。

(梁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