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这几类情绪不宜有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至少有1/4的人饱受失眠困扰,我国也有20%~3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女性高于男性。情绪性失眠是现代人失眠的主要类型,它指的由情绪问题所引起的失眠症状,而一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导致失眠的发生。
案例:晓晓最近几周频繁失眠,心情烦躁、心慌、头疼,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下降,随之就有了不想上班,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到晚上睡觉,总是担心自己又睡不着。于是晓晓去看了睡眠科医生并服用药物,刚服药时,失眠有所缓解,但只要一想到白天的事情,又会出现难受的情绪,到后来,即便是吃了药晚上依然睡不着。
解惑情绪性失眠
晓晓属于是典型的“情绪性失眠”,也就是说她的失眠是由情绪所引起的。晓晓的情绪主要表现为烦恼、愤怒、害怕失眠、担心失眠,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
临床上,医生经常遇到这类失眠患者,他们形容自己患了“睡眠恐惧症”,睡觉的时候一到床上首先担心的就是自己会睡不着,有的人总怕半夜醒来难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受情绪所影响,失眠越来越厉害。实际上,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担心所造成的危害大,人们因为对失眠的恐惧与害怕,产生了失眠—恐惧—紧张—失眠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的恶性循环。
这些情绪睡觉前不宜有
负面的情绪。正常人想要入睡,只要躺在床上保持安静,心情平静,让大脑和身体逐渐放松下来,人就会慢慢进入睡眠的状态。而人如果情绪失控,持续性的处于这样一些情绪状态,如紧张、担心、害怕、怀疑、愤怒、憎恨、抑郁、焦虑等,整个大脑和身体始终无法放松,大脑就会一直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无法进入睡眠状态,就算勉强睡着,也往往睡得很浅,很容易醒来。反过来,不良的睡眠又会催生负面情绪,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生物节律,造成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情绪,会出现暴躁、低落、敏感和抑郁等情绪。
不良心理暗示。最常见的引起失眠的暗示心理就是:
害怕。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过程——兴奋和抑制。“怕失眠,想入睡”这一心理暗示本身就会引起脑细胞的兴奋,让抑制的过程无法实现。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会加重失眠。
期待。这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做某事时因担心睡过头误事,所以会出现早醒、睡得浅等情况。如第二天早上要赶火车、飞机,容易早醒;如面临结婚、考试、晋升等大事时,会处于期待兴奋状态,激动的难以入睡。
自责。有些人会因为一次无心的过失,感到内疚自责,睡前总是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总想着如果重新来一遍,自己该如何去做,纠缠在自己编织的故事情节中,久久不能入睡。
冲突和矛盾。一些人由于受过创伤刺激事件后感到害怕,因此出现了怕黑而不敢睡觉的情况,虽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后,只要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又会出现失眠的状况。
对于情绪性失眠而言,失眠者首先是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并不等于是简单的压抑自己的情绪,要学会适度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其次,不要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失眠问题并没有想象那么严重,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力;最后,要培养自己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而对于较严重的情绪性的失眠,则应求助于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疏导,寻找到造成患者失眠的心因性因素,并进行对症治疗。
(本报通讯员 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