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式服务全覆盖 居民基层首诊率超70%
广州市九龙镇中心卫生院实施“紧密型”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成效显著
编者语
去年12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名单,我省广州市九龙镇中心卫生院等44家卫生院榜上有名。此次评选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于前年8月启动,经逐级审核,最终遴选出1300所乡镇卫生院为“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这些上榜的卫生院管理规范,服务水平较高,医改任务落实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能代表目前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发展水平。从本期开始,本报从我省44家上榜卫生院中精心挑选出5家卫生院作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基层医改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宣传我省基层卫生计生工作的先进经验,为建设“卫生强省”出一份力。
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中心卫生院在省内率先实施“紧密型”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由镇医院全面接管村卫生站,负责村卫生站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的统一管理,统筹镇村两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农村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已覆盖该镇所有村(居),签约率7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以上,农村居民基层首诊率达到70%以上,居民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第三方调查结果)。该院通过逐步引导签约居民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数据显示,该院家庭医生式服务已签约16940户共计68083人,诊疗人数连年增长,2014年,门急诊治疗171796人次,与2013年同比增长6.48%,与2010年(实施医改前)相比增长25.64%;次均门诊药品费用28.47元,较实施前同期下降43.24%,在村卫生站看病平均个人自付不到5元。辖区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由86%提高到91%,各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得以落实,连续三年在原广州市卫生局组织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
省内率先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
村卫生站、计生站、残疾人康复站“三合一”集约化建设
每万居民全科医师数达到5名
该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区财政高标准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其中投资2548万元实施九龙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新建改造面积4868平方米,并安排48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医疗设备购置。区财政投入360万新建(改建)22个村卫生站,每站财政投入15~30万元,建筑面积150~200平方米,统一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残疾人康复设备。在建设中,采取了村卫生站、计生站、残疾人康复站“三合一”的集约化建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区财政安排每站2万元基本设备经费,配备了人员工作服装、出诊电单车和手提电脑,统一安装了全科医生工作站和宽带网络,接入原市卫生局健康档案平台和村医之家,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区财政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该院率先在全省实施“紧密型”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由镇医院全面接管村卫生站,统筹镇村两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区编办重新核定了九龙镇中心卫生院编制,由原来115名增加到199名,其中每个村卫生站核定编制2人,财政按每人每月4400元给予经费补助。妥善分流原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发放分流补贴合计203.76万元。建立村卫生站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卫生站纳入医保定点,落实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和一般诊疗费制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该院负责人表示,人才队伍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院有职工18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11名,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名,中级42名,占32.07%。完成13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有8名学员正在培训中,完成转岗培训全科医师33名,已取得全科医学培训合格证并进行了执业注册的全科医师共有46名,九龙镇每万居民全科医师数达到5名,远远超过广州市全市全科医师配备数标准,并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每个村卫生站都有1名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
开展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
在穗首创以新农合报销政策引导居民签约
转诊到区级医院享受“一免三优先”服务
该院负责人表示,该院在广州市首创通过新农合报销政策引导居民积极签约家庭医生,促进居民与该院建立稳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关系。该院组建了13支家庭医生团队,落实居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为签约对象家庭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咨询指导、上门出诊、重点人群随访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医师团队协助签约居民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办理慢性病疾病鉴定,慢病门诊报销比例比其它定点医疗机构高20%,达到70%,每人每年每病种累计报销额度达到600元(最多3个病种)。依托区域医联体,签约对象通过全科医师团队转诊到区级医院享受“一免三优先”服务,即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同时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居民健康信息可以及时更新,与上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方便患者就医。
为激发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该院将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按项目全部核定标准化工作量,综合折算成绩效奖金值,实行按工作量计酬,向下乡进行签约服务工作的临床一线岗位人员倾斜。并配合上级部门和相关大学研究团队,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探索签约服务费制度。
此外,该院依托卫生信息化等手段,实现区属二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镇医院之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患者诊疗记录、辅助检查信息等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在医联体内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并落实上级医院对镇卫生院的帮扶工作,提升镇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区级财政保障机制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50元
群众在村卫生站看病“减免收费”,区财政“埋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区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经费逐年增长,其中2014年达到4573.26万元。区编办将该院核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渠道为财政补助一类,将基建、设备更新购置、人员绩效工资(包括退休人员)等全部纳入年度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差额财政负责兜底。2014年医院经常性收支差额为2331.6万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人均50元,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114.2415万元。对在村卫生站看病实行减免收费政策,经费均由区财政承担。
栏目: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