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预防大肠癌 首选肠镜筛查 想生第二个孩的家庭如何安抚孩子? 什么时候选择助孕治疗? “广东癌”元凶EB病毒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想生第二个孩的家庭如何安抚孩子?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 谭小华 钟鑫琪

最近,儿科门诊有几个特别的病例,就是家长带着孩子隔三差五就往医院跑,就诊的原因多数是反复的“肚子痛”、“头晕”、“脚痛”,每次就诊做完检查并没发现病症。医生详细询问了家属,发现他们都是两孩家庭。

对于孩子来说,弟弟(妹妹)的出生改变了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状态。很多两孩的父母反映,在孕期或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大孩子就经常有以下的表现:情绪脆弱、容易哭闹、任性倔强、行为退化、越来越粘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现躯体症状,如容易生病、受伤、咬指甲、抽动等自我刺激的情况。这种种的行为应激状况,不仅伤害了孩子,也给家庭带来了压力。

那么,如何让大孩子接受自己的弟弟(妹妹)?父母对大孩子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对大孩子度过早期应激阶段至关重要。

第一步:孕前——暗示或带大孩子接触二孩家庭

很多父母在怀第二个孩子前对大孩子心理上的调理没有很重视或者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这就造成当第二个孩子来临时,大孩子感到措手不及。儿科专家建议,父母在计划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尝试通过图书、故事、与小朋友游戏等方式来逐渐告知大孩子,有这样一个暗示: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会有一个自己的弟弟或妹妹。

在生活的细节中,可以见缝插针地暗示,如玩游戏“过家家”,扮演如果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大孩子的生活或者行为方式会是怎么样的。另外,可以带着大孩子去已经有两孩的家庭玩,近距离的接触小朋友,了解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同弟弟(妹妹)相处的。

第二步:孕期——让大孩子感受“第二个孩子”的成长

很多父母在得知怀上第二个孩子后怕大孩子有情绪不敢告诉大孩子,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父母完全可以开诚布公的同大孩子讲:“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在妈妈的肚子里一点点的长大。”让大孩子从心理上获得对第二个孩子的共鸣。

在孕育第二个孩子时和大孩子分享第二个孩子的成长,如第二个孩子现在在肚子里有多大了、发育了什么器官了、会有哪些反应,可以让大孩子感受一下胎动,带着大孩子一起跟第二个孩子讲话,让大孩子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长。

此外,怀孕期间为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准备东西时,也不要忘了给大孩子买一点他喜欢的玩具,并告诉他:“这是代第二个孩子送给你的。”这个过程能够让大孩子逐渐真实的感受到第二个孩子的到来。

第三步:出生后——有技巧地应对大孩子情绪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往往占用父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大孩子难免失落,所以应对大孩子的各种情绪,父母更要有技巧地处理。

理解大孩子出现的焦躁、违拗情绪。父母在大孩子因吃醋闹情绪的时候告诉他:“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但是你这样做不对,如果能……就更好了。”当大人喂着、抱着、逗着第二个孩子时,告诉大孩子:“你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大家都很喜欢你。”同时也可以让大孩子也像第二个孩子一样,体验一下被拥抱、逗乐的感受,体验像第二个孩子一样儿时的娇宠。

创造机会多陪伴大孩子。尽可能的让俩孩子都在父母身边。创造机会让第二个孩子加入大孩子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带着第二个孩子一起送大孩子上学、一起接大孩子放学,带着第二个孩子看大孩子的游戏、表演,并适当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在第二个孩子睡觉或者条件允许的时候,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同大孩子单独在一起,玩玩具、讲故事等等,减少大孩子“因第二个孩子的到来而父母被占有”的感受。

不要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孩子的气质特点及发育阶段不同,他们的行为模式就不一样,在俩孩子间进行比较容易破坏同伴间的感情,特别要避免当面指责、训斥的情况。

让大孩子参与到照顾第二个孩子的过程中来。比如和大孩子一起给第二个孩子做抚触、主被动操,让大孩子抱抱第二个孩子、给第二个孩子读读儿歌、帮忙拿点小东西之类的等等,当然这些行为要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同时这个过程中,要给大孩子满满的赞扬。这样不仅能增进俩孩子感情,而且能让大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生育二个孩子后,妈妈们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但是不管是孕期还是产后,妈妈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不如平常,这需要借助周围人的力量,特别是来自家人的关爱。同时在这个时期,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密切的沟通,让老师协助大孩子进行情绪和行为调整。

总之,在两孩时代里,父母们都需要根据俩孩子的年龄、互动情况等时刻调整着行为模式,才能更好的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报通讯员 白恬)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