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地市全部划定活禽经营限制区
限制活禽交易应对禽流感
本委讯 近日,我省21个地级以上市明确了活禽经营限制区范围,限制区内只允许保留1~3个活禽零售市场,其它市场实行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据了解,之所以限制活禽交易,是为了有效应对H7N9、H5N6等流感疫情。近年来,尤其是冬春交替季节,广东H7N9等流感多发。研究发现,人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禽流感病毒或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排泄物(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而感染禽流感。减少人与活禽密切接触的机会可有效预防H7N9、H5N6流感。而广东喜食鲜活家禽的饮食习惯客观上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为有效防控流感疫情,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开展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珠三角各地市城区和其他人口密集的地市城区设活禽经营限制区,区内限制活禽交易,活禽经营限制区内实行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各地保留的活禽经营市场(含限制区、非限制区)必须严格落实“1110”制度,即“一天一清洗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售市场当日零存栏”。
据悉,我省除划定了各市的活禽经营限制区外,还明确了各地保留的活禽经营市场落实“1110”制度的具体时间,“一天一清洗消毒”和“活禽零存栏”的时间为当晚市场休市后8点半前,“一周一大扫除”的时间为每周五晚上市场收市以后,同时还明确了活禽经营市场每月一天的休市时间。
(周玮玮)
栏目:防控进行时
相关报道:
江门:经营限制区内未现活禽
江门讯 近日记者从江门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生计生局)了解到,为有效防控H7N9疫情,该市各地严格遵守《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落实“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划定活禽经营限制区,限制区内只销售生鲜禽类,未发现有活禽经营行为。
记者在活禽批发市场发现,各市场均加强了活禽的检测、运输工具和笼具的消毒,并落实了“一天一清洗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售市场当日零存栏”等措施。在新建的家禽屠宰点内,管理制度完善,现场卫生条件好,并都实行产品追溯制度,配备病害家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并落实无害化处理工作。
在基层医疗机构,记者也发现各机构均加强了发热门诊管理,医生对禽流感诊疗意识较高,及时分诊发热病人,有充足的磷酸奥司他韦等药品储备,对可疑病人能及时正常使用。
据悉,1月12日,江门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生计生局)牵头对全市落实《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情况开展了督导,加强H7N9等疫情源头防控工作。此次督查由江门市卫生计生局领导带队,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及市疾控中心等部门参与。督查组督查了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活禽批发市场(包括集中屠宰点)、限制区农贸市场、非限制区农贸市场和基层医疗机构,并要求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市自行组织工作督导。
(吴宏图)
阳江:活禽经营市场基本落实“1110”制度
阳江讯 1月14~15日,阳江市防控H7N9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3个督导组对全市各县(市、区)H7N9防控工作进行督导。现场共检查活禽经营市场10个、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
从督导情况看,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今冬明春H7N9疫情防控工作,卫生计生、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等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现场抽查的活禽经营市场基本能落实“1110”制度,做到休市日无活禽销售、环境卫生清洁并加强消毒,监测预警依法开展。
督导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H7N9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地方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联防联控,按照“立足防,强化治,防治结合”的防控策略,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要狠抓源头防控,加强活禽市场的监管,积极推动活禽市场“1110”制度的落实。同时还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及医疗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强化预警;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形成健康卫生的饮食生活习惯,提高其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参与防控工作的氛围。
(谢才华)
专家提醒:
H5N6 H7N9治疗:尽早用药是关键
本委讯 省卫生计生委1月21日通报,2016年第3周(1月14日~1月21日10:00)全省报告新增H5N6病例1例,未报告H7N9新发病例。截至目前,2016年全省累计报告H7N9病例3例,死亡1例,治愈1例;H5N6病例3例。
据省临床救治专家介绍:H5N6和H7N9起病初期均以发热、咳嗽流感样症状为主,病情发展快,3~5天就可以发展为重症。病原学分析,病毒仍然对磷酸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但前提必须是在48小时内尽早用药。专家提醒:疫情流行季节,应尽可能不去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病前如有接触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要主动提醒医生,以便医生及早使用药物。
(周玮玮 李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