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结缘
那年我刚好6岁,得了血液病,在北街医院接受治疗。医治的费用对靠务农为生的父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他们还是坚持每天骑着那辆“二八”凤凰自行车,载着我往返于外海马鬃沙农场和北街医院。后来实在没钱了,只好到一位比较富裕的表伯家里借钱。还记得那天刚好是夏至,炎热难耐。表伯娘把我们带进宽大且高雅的公馆里坐下来,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明了来意,表伯拭去我那满头的汗水,把一叠钱交到母亲的手里。表伯说,钱不要还了,把病治好再说,母亲顿时就潸然泪下。
这时,表伯娘托着一个铺满灰尘的纸皮箱从内房走出来,她笑盈盈地跟我说:“小不点儿,这些小人书是表姐的,她不要了,现送给你,拿着啊,带回家慢慢看。”我点点头,如获至宝一样把它们捧在手里,自那天起,我的人生因为这一箱小人书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因此影响了我以后的生活。
后来我还是住院了,一个人呆在那充满漂白水味的房间里,想起还在为医药费而忙碌的父母,还有那田间一起玩乐的伙伴们,内心满是凄凉,只有小人书静静地陪伴着我。那一本本封面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小人书,有战争故事《林海雪原》、《鸡毛信》,有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有看着流泪的《白毛女》、《苦菜花》,还有古代小说《武当山》、《岳飞挂帅》,里面全是黑白色的连环画配文字,图文并茂,有趣得很。一本本小人书让我熬过了那段苦闷的日子。
因为生病我不得不推迟了上学的年龄,母亲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借着那些小人书教我认了许多生字,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像蔡伦造纸、李冰与都江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打败了金兀术等等。病好后我回到家里,伙伴们不约而同来到我家,轮番借书看,有时十多个小脑袋就坐在院子的泥巴地里捧着书看着笑着,好不热闹。当时伙伴们都没到读书的年龄,基本不认识字,只会看图画,只有我能认上些字儿,大伙看不懂画里的意思就会请教我,我就得意地解析给他们听,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师,让我不禁有些飘飘然。
自那以后,我和伙伴们忙好了自家农活后就会迫不及待地相聚一起,小心翻看那一本本小人书。因为《西游记》,赵家的刘胖子学会了孙悟空手搭凉棚望远的动作。因为《白毛女》,我们女孩儿把玉米絮儿串起来披挂在头上扮演喜儿……这些都让儿时的我们遐想联翩,多少个夜晚伴着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进入梦乡。
在那物资还比较缺乏的年代,几十本小人书就是当时重要的精神食粮和我们最珍贵的“玩具”了。细细想来,今日我钟情于文学,就是小人书起的萌芽作用。
我一直将这些小人书珍藏着,当然还有那份在患难中向我们伸出援手的温情。后来听说表伯一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定居了,我也没机会再去表伯的家。我很想对表伯娘说,因为她那一箱小人书,伴我度过了寂寞的时光,让我穷乏的童年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快乐;因为那些小人书,我读书生涯里也生色不少,此后便无以复加地爱上了书,爱上了文字,整天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试着让手中的笔抒发心中的柔情。
(作者单位: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卫生计生局)
栏目: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