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运动族!小心你的膝关节 秋天“烂嘴角”原是口唇疱疹 秋季腹泻,如何喂养? 术后家居康复大有讲究 更年期女性饮食调理有讲究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秋天“烂嘴角”原是口唇疱疹

医学指导: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 钟卫红

“烂嘴角”,医学上称之为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者张口易出血,严重的连吃饭说话都受影响。秋冬季是患口角炎的高发季节,大家应了解口角炎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

现在“秋老虎”的威力已是强弩之末,但白天的气温仍高,“燥”为秋季的主气,容易损伤人体津液,除了出现皮肤干燥,咽干嗓痛,大便干结外,“烂嘴角”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烂嘴角”≠“上火”

秋燥要防,很多人认为,“烂嘴角”是秋燥引起,属于中医所说的阳邪,自认为是“上火”症状,因而喜欢自行饮用一些清热解毒的凉茶“下火”。其实,“烂嘴角”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感染,学名叫做“口唇疱疹”。因而使用像阿昔洛韦这种对疱疹病毒具有特殊亲和力的抗病毒药物内服外治,疗效比清热解毒的中药更为有效。尤其是在症状出现的前驱期,即患者刚刚开始感觉唇边出现轻微痛痒或红疹时,就要立刻用药,此时病毒的数量还不算太多,疱疹还未完全发作,皮损还没出现,病毒易被快速清除,故疗程可明显缩短,有的甚至在用药后的次日,痛痒感和红疹就逐渐消失,不会出现嘴角溃疡。

早用药 彻底清除病毒

对于首次发生嘴唇疱疹的患者来说,用药疗程必须持续一周,如此足时用药才能把病毒彻底清除,避免其“潜伏”在人体正常黏膜、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以免每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月经前后、精神焦虑、过度疲劳等时,疱疹病毒即伺机“启动”激活模式而发病。令人烦恼的是,若疱疹初起后,在短时间内没有尽快用药,随后会形成小水疱样的皮肤糜烂,刺痛、灼热感明显,通常在24小时后用药已经难以避免出现片状小水疱的现象,而在发病后3天才用药,药物已基本上很难收到治疗效果,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自行修复。 “烂嘴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对于上班族或社交场达人而言,且不说让其感觉身体不适,对“面子”的损害程度也足让其自信减分。

提高免疫力可预防“烂嘴角”

由于口唇疱疹属于自限性病毒感染,只要不继发感染,即使不予治疗也可在一周后痊愈,因而不少患者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早期治疗和按医嘱完成整个疗程治疗的病人很多,这是口唇疱疹日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一年内反复发生5次以上的口唇疱疹时,说明患者的免疫力已经比较低下,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调理体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秋季是口唇疱疹的高发季节之一,入秋后人们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煎炸燥热辛辣之品,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情绪愉快,学会自我缓解压力,多饮水,多喝蜂蜜、牛奶、百合雪耳糖水等滋阴润燥的饮料,可预防出现“烂嘴角”。

(本报通讯员 禤影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