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向医生说病情
每到疾病高发季节,看病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候诊时间很长,看病时间却很短。所以,正确的病情描述将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准确判断病情,对症下药。
描述病情的方法:
先说目前,再说以前。目前指得是现在的主要症状,以前指得是和这个现在有关联的历史。比方说,孩子最近咳嗽了几天,以前有过哮喘历史等等。这里要特别提醒,有些家长太焦虑,容易主次不分,过多描述以往不相关病史,反而干扰医生对本次病情的判断。只要家长简洁表明过去历史,医生就会根据本次诊断需要再做细节询问的了。
重点描述生病后用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检查,效果如何。比方说,发烧吃过退烧药,烧退了几个小时又反复等等。如果记不住,可以用手机拍下药物名称和验单结果。如果有之前就诊的病历就更好。
可以通过拍照或录音录影给医生看,以弥补口头描述的不准确。比如,有些时起时消的皮疹,有时候口里发出的怪声,有些奇怪的姿态,有些睡眠出现醒来消失的症状等等。
过敏的药物食物、家族遗传病等。这些信息直接关联到药物的选择和病情判断的方向,医生问起要如实回答,医生没问也一定要主动提醒。
看病排队和其他行业排队不同,事关生命,医生有权利根据病情轻重去安排优先秩序。如果排队候诊中出现以下情况,可以随时向分诊护士或医生报告,他们一定会优先处理:
(1)高热不退。39℃以上的体温吃了退热药超过半小时没有下降趋势。
(2)精神变化。指精神状态非常差或者非常烦躁不安,和以往生病的状态有明显差别。
(3)肢体抽动。肢体不自主的抖动,有时候像受了惊吓那样子跳动。
(4)哭闹不止。小婴儿排除了饿、冷、热等生理不适外,不能安抚的哭闹。
(5)腹痛剧烈。指腹痛一直持续并且面色发白、大汗淋漓。
(6)吐泻不止。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不停地呕吐或者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