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卵巢癌治疗新进展 妇科检查出现这些异常莫紧张 产后饮食调理 要先辨体质 广东省洗手指引 产检化验和检查报告中常见问题的解读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卵巢癌治疗新进展

每年,全球约有25万名女性被诊断为卵巢癌患者,约有14万人因此死亡。据统计,能存活五年左右的卵巢癌患者仅有45%。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女性都面临着相当的卵巢癌患病风险。

大家对卵巢癌的认识可能更多的停留在“安吉丽娜·朱莉”、“切OR不切”、“BRCA2基因”等名人效应所引出的关键词上,再稍微有点医学科普知识的人,可能会知道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预后较差的,治愈率低,早期诊治困难……除此之外,大家可能对纳米技术、PARP抑制剂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激素替代治疗等新兴的治疗方案还不甚清楚,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几项治疗卵巢癌的新进展。

腹腔化疗

腹腔化疗,简称IPC,近两年在临床上运用的较多治疗方式,是较传统的外周静脉化疗(IVC)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腹腔化疗可使抗癌药物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可通过直接渗透和体循环扩散对肿瘤组织起杀伤作用。化疗药物在腹腔内保持高浓度,比静脉途径高出几十倍,全身吸收少,副作用小。腹化中的化疗药可通过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分别进入肝腹膜后淋巴结,直接对该处的癌灶进行治疗。

腹腔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顺铂的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卡铂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同等剂量顺铂的腹腔渗透性是卡铂的十倍,所以顺铂比卡铂更常用。当然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卡铂做腹化。同等剂量紫杉醇的腹腔渗透浓度是卡铂和顺铂的数百倍,从剂量-效应关系来看,使用紫杉醇做腹腔化疗最为“划算”。不过紫杉醇由于有较多的骨髓抑制、心血管毒性、神经毒性以及易使患者产生过敏等特点,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格外慎重,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相关生理指标。

纳米治疗技术

卵巢癌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手术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即以紫杉醇和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是传统的化疗药物没有选择性,大部分药物集中于肿瘤外区域,使达到肿瘤的有效剂量较低,而且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紫杉醇是常用的卵巢癌化疗药物之一,其水溶性差,临床上常用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乙醇助溶,然而,聚氧乙烯蓖麻油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紫杉醇对机体正常细胞也具有毒性,这些缺点大大降低了紫杉醇的作用疗效,缩小了其应用范围。此外,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也是目前临床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纳米技术引入卵巢肿瘤的治疗中,以纳米材料作为载体进行的主动或被动靶向治疗,甚至基因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非特异性分布带来的毒副反应,而且还可以提高药物抗癌的功效,抵御多药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

PARP抑制剂治疗

大于25%的高级别卵巢癌存在隐性BRCA基因突变。BRCA基因对于双链DNA损伤修复十分重要。由于生殖细胞系或体细胞存在BRCA基因突变、表达沉默,或其他突变,50%的散发高级别卵巢癌存在DNA修复同源结合缺陷。存在生殖细胞系BRCA突变的患者表现出对铂类和其他损伤DNA的化疗药物敏感,与散发的卵巢癌患者相比具有较长生存期。家族遗传史通常不能预测基因突变,侵犯内脏和对铂类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被认为是存在BRCA基因突变的指标。化疗敏感性的内在机制在于BRCA蛋白对于DNA同源重组的重要作用。对于重组缺乏的患者,依赖于多聚核苷酸聚合酶(简称PARP)单链修复信号通路。PARP抑制剂阻止了肿瘤细胞的DNA损伤自我修复能力,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目前,奥拉帕尼作为一种PARP抑制剂,在一期临床试验以及随机试验中与脂质体阿霉素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肿瘤抑制作用。

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需要血管来满足生长和转移的需求,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控制肿瘤生长,临床上抗血管生成的靶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下简称VEGF)。主要通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或者低分子量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来抑制血管生成。临床上常用贝伐单抗这一单克隆抗VEGF抗体来治疗卵巢癌,试验研究证实将VEGF通路抑制剂加入到传统的治疗方案中抑制了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III/IV期的患者,第一次手术后留有残余病灶的病人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作为维持治疗可以使病人获益。抗血管内皮因子抗体仅仅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但并没有增加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但是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均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让病人获益。如果一个病人只是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由于需要长期应用药物,病人的生活质量或许会轻度的下降,应用如此昂贵的药物是没有成本效益的。应用这些药物会产生很多并发症,如高血压、蛋白尿、骨盆疾病和肠梗阻,严重的会导致肠穿孔和窦道形成。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需要综合考虑利弊。

激素替代治疗

大约60%的卵巢癌雌激素受体为阳性,但是对雌激素不敏感,仅部分对内分泌药物有反应,如他莫昔芬或来曲唑,这些药物对低级别的卵巢癌患者有益,这类患者对化疗的反应率很低。卵巢癌的激素替代治疗,一般来说,对于小于50岁的年轻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这些患者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直至更年期。尽管切除子宫后,单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是安全的,但需要平衡激素替代治疗的风险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对于50 岁以下双侧卵巢切除术的患者,需要每2~3年检查骨密度,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进行合适的治疗。

(作者:刘睿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