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都去哪了
前些日子我在“紫金论坛”网站上看到《紫金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十点多才来上班,患病小孩家长心焦了》的帖子,“紫金人民医院儿科诊室!很多人带着小孩子来看病,诊室却无医生坐诊,有些家长从八点来到,一等就等到十点多,孩子本身不舒服,心都等焦了。”帖子真实反映了家长带孩子看病焦急的就医经历。
我也不禁要问:儿科医生都去哪了?
紫金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2名医生。住院部现有儿科医生15名,1个医生产休,2个医生进修,3个主任副主任二线值班,还有9个医生他们双人双班,三天一次夜班,负责住院部儿科、新生儿科的医疗救治工作。因为门诊病人多,住院部开设儿科门诊,主任或副主任处理完住院病人差不多十点才能看病。于是就有了上述帖子中看到的那一幕。
做医生难,做儿科医生难,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儿科医生更难。
2010年,3位儿科主任、副主任一起离开临床一线。今年又一位工作19年的儿科医生辞职。他们都是我敬仰的前辈,可以说他们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默默奉献给了儿科。一位辞职的儿科医生说:“工作不怕忙,就怕家属不理解。”儿科医生要至少10年以上临床经验才能独当一面。他们离开一线,是医院的损失,更是紫金人民的损失!为了儿科的生存发展,医院一直“倒贴”儿科,即使这样,儿科依然留不住医生。
不仅我们医院,儿科留不住人,似乎成为全囯的问题。2014年底,深圳市龙岗一家三甲医院儿科教授门口贴的2012年《南方日报》一篇文章《祖国的花朵为何看病成难题》的复印件,又是一个医者的呼声。
2013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主任钱渊痛陈,“1000名孩子只有0.2名医生,祖国花朵为何看病这么难?”儿科医生和护士的急缺,让钱渊心急如焚。她说:“由于儿科工作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儿科,已经从事儿科的医护人员也纷纷转行,我们培养的医生,成为主治医生以后就转行了。”
坚守儿科二十多年的护士长在内一科看到他们收到患者锦旗,只能心酸地说:“我们儿科干死干活,守护患儿健康,至今没收过一面锦旗,有的只是家属的不解与质疑,还有医护人员的离开。”曾经在儿科住院的“迷失小孩”小俊轩康复出院时,他的出院信息被转发到儿科微信群,一位年轻的儿科医生说:“看到孩子康复出院是最开心的事!这就是我坚守的理由!”当《紫金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十点多才来上班,患病小孩家长心焦了》转发到儿科微信群,一位儿科医生说:“帖子写得很有水平,可是我真的没偷懒。你等待医生心焦,我也没闲着,在病房检查住院患儿。多些理解、包容吧!”
(作者单位:河源市紫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