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好的听力来源于安全用耳 “太干净”的环境致过敏性疾病高发 气温忽高忽低易感冒 选用感冒药可别一味求“快” 婴儿8种异常行为最好看医生 教你处理小儿常见病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教你处理小儿常见病

广东省中医院 许尤佳

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虽说是小儿常见疾病,但是最牵动父母的心。“儿为虚寒,脾常不足。”孩子很多健康问题其实都跟脾胃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要想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养好脾胃,消化好。

小儿体质: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虚寒之体

让小孩少生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小孩的身体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孩子的五脏六腑可以说是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小孩子的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跟成人有差异,所以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五脏六腑功能不成熟,小孩一般都是虚寒之体,体内阳气不稳定,因此儿童保健应该以健脾补气为重。如果孩子身体状况很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温补甚至是热气的东西。吃的时候,量和时机都要把握好,如果孩子已经消化不良,或是已经感冒、喉咙发炎,这个时候带他去吃炸鸡、炸薯条什么的肯定不行。

不过,由于其脏气清灵,生病易于康复。孩子生了病以后,只要我们及时的干预或者是治疗,会比大人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育儿三弊:过饱、过暖、过服凉茶

孩子体质与日常饮食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老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元代著名儿科学家曾世荣有言:“四时欲得小儿安,常须两分饥与寒。”孩子还不懂事,吃东西不会节制,或者有时候孩子不想吃,家长就哄着他吃,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过饱,伤害肠胃。我的经验是,孩子不想吃,家长不要去理,孩子太能吃家长就要控制。

很多家长谈到小孩的日常穿衣,一定要保证孩子穿暖。其实,孩子的穿衣依然要遵循“春捂秋冻”。春天不应早早的脱去冬衣,秋天应该讲究一定的受凉,有一定耐寒的锻炼。我们常说三分寒、七分饱,穿得太多会抑制阳气,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且运动一下出汗更容易受凉。

许多家长见孩子没胃口、便秘,总以为孩子“热气”,经常给他喝凉茶,这种现象在广东地区尤为严重。事实上,孩子本来就是虚寒体质,大便硬,甚至是一粒一粒呈羊屎状,大多都不是“上火”,而是孩子脾虚。肠道功能受了影响,大便不能及时排出,水分就被肠道吸收走了,所以大便才变得很硬。

保健贴士:五招辨别孩子是否消化不良

孩子消化好则百病不侵。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消化好不好呢?判断小孩消化是否良好,家长们可留意5个方面:口气、舌苔、睡眠、大便和手指有没有长倒刺。许多家长日常应学会判断小孩的消化情况,从而对小孩进行合理喂养。消化好的孩子,口气清新、舌苔干净、睡眠踏实,大便时间比较固定、性状正常。

口气:判断宝宝消化状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早上吃饭后闻一闻他的口气。如果口气闻起来有酸臭的气味,就证明消化状态不太好。

舌苔:舌苔显示的就是胃气,健康的宝宝舌头为淡红色,舌苔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果孩子的舌头上覆盖了一层白色或黄色的舌苔,是消化不好的表现。

睡眠:“胃不和而卧不安”,肠胃不舒服的时候,睡眠质量也不会好。如果发现小孩子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香,就很可能是肠胃有问题、消化不良。

大便:一天或两天一次是正常的,但一般超过两天则不太好,而间隔时间、次数、性状的改变则提示则小孩的消化出现了问题。

倒刺:平时观察一下孩子的指甲旁是否长有倒刺,倒刺多证明消化功能减弱。

饮食建议:每周服用一次藿香正气水调理肠胃

孩子脸色黄,脸色没光泽,舌苔厚,头发黄而稀,大便不正常,眼眶颜色发青,这是脾虚的表现。要想小儿少感冒少咳嗽,可采用“升气壮阳法”的微温补方法治脾虚。

饮食上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寒凉食物。除了凉茶之外,绿豆糖水、海带汤、冬瓜汤最好也少让孩子喝,西瓜、火龙果、奇异果、山竹、香蕉、梨等水果属于凉性,也应尽量避免。

荔枝、龙眼等水果,家长怕孩子“热气”,往往不让多吃。孩子需要健脾补气,可以吃这些水果,不过要注意适量。韭菜、洋葱、大蒜、芥兰、南瓜等蔬菜性属温热,也可以多吃。在肉类方面,小孩最好是吃鱼,好消化。秋冬季时可以吃羊肉,起到温补的作用。煲汤时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材,如:太子参、党参、白术、干淮山、黄芪、当归、芡实、炒扁豆、炒薏米、山楂、南杏仁、杜仲、海马、冬虫夏草、佛手等。

消化状态不太好的孩子,每周喝一两次四君子汤,或者异功散,可以起到健脾理气、调理肠胃的作用。“四君子汤”是指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熬水,或加入鱼肉、鸡肉煲成的汤。四君子汤中再加入陈皮,就是异功散。

此外,即使孩子没有生病,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每周服用一次藿香正气水、保济丸、健胃消食片,对消化系统进行一定的调理。

栏目:杏林春满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